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MRS和Micro CT对瘦素干预骨质疏松模型兔作用及机制的动态评估
  • 项目名称:MRS和Micro CT对瘦素干预骨质疏松模型兔作用及机制的动态评估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1134
  • 申请代码:H18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汤光宇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近年,大量研究发现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的失平衡是导致骨质疏松(OP)的机制之一,瘦素抑制成脂和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有望成为新的靶点药物,但其干预OP的价值、机制报道不多。本研究拟在前期课题基础上,对去卵OP模型兔分别采用瘦素、双膦酸盐及二者联合用药进行干预,在不同时间点通过MRS和Micro CT扫描动态评估,与病理(脂肪细胞定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对照,观察OP骨质(骨髓脂肪含量、骨微结构量化指标)、骨矿物质密度(BMD)动态变化规律,从分子生化、组织病理、生物力学方面阐明瘦素干预OP的作用及其机制,比较瘦素和双膦酸盐疗效,评价联合用药的意义。揭示MRS和Micro CT动态评价OP药物疗效的可能性,确定MRS骨髓脂肪含量测定能否较BMD更早反映骨质量的变化,有助于预测骨折事件发生。

结论摘要:

近年,大量研究发现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的失衡是导致骨质疏松(OP)机制之一,催产素(Oxytocin,OT)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价值得到多篇报道的肯定,有望成为新的靶点药物,但其干预OP的价值、机制报道不多。方法 40只8月龄雌兔,采用双侧去卵(OVX)法制作OP模型,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模型组(A组,n=20) 及催产素(OT)干预组(B组,n=20),后者OVX术后2周皮下注射催产素,持续4周。两组于OVX术后3、6、10、14周(每个时间点动物数5只)行左股骨上段MRS扫描,计测骨髓脂肪分数(FF值),同时,采集兔血清测定雌激素(E)、总钙(C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B)水平。结果 A、B组实验兔骨髓FF值随时间呈渐进性增高,每个时间点分别为(46.20±5.24)%、(64.39±5.53)%、(69.13±6.14)%、(78.14±7.42)%以及(42.8±7.11)%、(52.00±3.77)%、(58.25±3.75)%、(61.5±6.63)%,B组自第6周始FF值低于A组,TRAP自6周起低于A组, BALP-B自10周开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雌激素、总钙水平随时间变化均有所降低。结论 催产素早期干预OP模型兔能降低骨髓脂肪的堆积,影响OP 的发展进程,早期可能通过抑制破骨、后期通过促进成骨发生作用,MRS可以对此过程进行动态评估。实验兔FF值于OVX后第4周始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骨微结构参数在OVX术后第8周较对照组降低(P<0.05)。FF与BMD、BV/TV、Tb.Th、Conn.D、Tb.N及SMI呈中度负相关,与Tb.Sp呈正相关性,OP组骨髓病理脂肪细胞平均密度的增加(OVX后4周)早于脂肪细胞大小的增加(OVX后8周),虽然二者后期同时增加,FF与骨髓脂肪细胞密度(r=0.84, P=0.000) 和脂肪细胞大小 (r=0.45, P=0.046)正相关。骨吸收指标TRAP-5b变化早于骨形成指标BALP。结论OP模型兔OVX后呈现骨髓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趋势,骨髓脂肪生成伴随骨微结构退变, FF增高的病理基础早期主要表现为骨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后期伴随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MRS对早期测定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汤光宇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