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原羚与藏原羚同属,体形相差不大,在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为什么如此相似的两个物种能够共存于一个生态系统中?我们从社群结构、食性构成、生境利用、行为格局等方面研究了两种原羚的竞争与共存机制。发现普氏原羚与藏原羚的社群结构基本相同,并形成了非随机型混合群体。两种原羚主要采食豆科和菊科植物,而藏系绵羊主要采食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两种原羚与藏系绵羊的Pianka食性重叠指数从草青期的0.43-0.58增加到草枯期的0.76-0.77。普氏原羚与藏原羚的活动面积(MCP100)为800hm2左右,且大部分重叠,但其核域(MCP85)在草青期均不足200hm2,草枯期不足500hm2,没有或仅少量重叠。无论是草青期还是草枯期,两种原羚在多数的生境因子上存在相同的选择。两种原羚均有晨昏两个采食高峰,采食行为预算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两性之间而并非物种之间。研究结果支持关于性分离集群的行为预算假说,验证了捕食者风险与集群大小对个体警戒水平关系的假说。两种原羚发情时间、地点重叠,而且交配制度相似,两种原羚可能存在杂交,但为什么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与藏原羚仍能保持各自的物种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英文主题词Behavioral rhythm; food overlapping; home rang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interbree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