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丹酚酸/丹参酮配伍抗凝血酶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丹酚酸/丹参酮配伍抗凝血酶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1922
  • 申请代码:H271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张萌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活血化瘀中药防治AS疗效确切。凝血酶在血栓形成中作用于内皮细胞介导炎症损伤,血栓形成与炎症损伤相互作用是AS早期病理过程。研究证明,丹参组分在这一过程中对内皮细胞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但对其保护作用途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①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凝血酶损伤模型,研究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血栓形成和炎症损伤的作用;②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共培养系统,并复制凝血酶损伤模型,研究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③利用特异性抑制剂,研究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凝血酶受体及非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PAR1、PAR4、PI3K、JAK、STAT等的作用。试图阐明丹酚酸/丹参酮配伍抗凝血酶损伤的主要分子机制,为探索丹参主要组分防治AS的机理和作用靶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中药组分配伍和优化治疗策略提供创新性思路和实验依据。

结论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活血化瘀中药防治AS疗效确切。凝血酶在血栓形成中作用于内皮细胞介导炎症损伤,血栓形成与炎症损伤相互作用是AS早期病理过程。研究证明,丹参组分在这一过程中对内皮细胞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但对其保护作用途径、机制尚未明确。本项目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凝血酶损伤模型,研究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血栓形成和炎症损伤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并以凝血酶为切入点探讨丹酚酸/丹参酮配伍抗AS的途径及机制,为中药组分配伍和优化治疗策略提供创新性思路和实验依据。项目完成情况①凝血酶对HUVEC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关系低浓度短时间作用可以促进细胞生长,而长时间作用可损伤细胞;高浓度则可在短时间内损伤细胞,随作用时间延长损伤加重。②50U/ml凝血酶作用6h可以抑制HUVEC细胞活性,增加细胞通透性,促进炎症因子分泌,使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物质分泌紊乱,以此模拟AS形成过程中的内皮损伤环节,可成功建立体外HUVEC凝血酶损伤模型。③100μg/L丹酚酸、丹参酮均可减轻凝血酶造成的HUVEC损伤,可在一定范围内剂量依赖性提高细胞活力。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后协同增效,降低LDH含量作用加强,对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适宜配伍比例为1:1。④丹酚酸和丹参酮及配伍可减低因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并升高因凝血酶损伤而降低的6-酮前列环素(6-K-PG)含量。表明丹参组分及配伍后可分别通过抗炎、抗凝而发挥保护凝血酶损伤内皮作用。⑤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可以降低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p-STAT3)的蛋白表达,分别通过PAR凝血酶受体途径和JAK2/STAT3信号转导途径发挥抗凝血酶损伤作用。凝血酶可诱导HUVEC炎症损伤,促进血栓形成,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可对抗凝血酶损伤,减少炎症因子、黏附分子等表达,发挥保护内皮细胞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凝血酶受体PAR-1及抑制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取得成果①发表论文四篇。一篇论文被接收,SCI收录。②培养博士研究生一名、硕士研究生一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张萌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