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社交焦虑个体的评价恐惧及认知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社交焦虑个体的评价恐惧及认知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991
  • 申请代码:C21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钱铭怡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近年来,对社交焦虑认知过程的研究由仅重视个体对负性评价的加工到开始关注个体对正性评价的加工。有研究者提出,社交焦虑个体恐惧总体的(即正性、中性、负性)评价信息,挑战了传统的"恐惧负性评价"的观点。本研究将采用多种实验范式,验证和发展这一假说。本研究还将进一步探索导致社交焦虑个体恐惧评价的关键认知,重点研究加工评价性信息的认知激活过程,建立社交焦虑个体通过激活特定认知而产生评价恐惧的认知模型。最后,将检验对关键认知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的成果可以打破传统观点的局限性,拓宽对社交焦虑病理机制的认识,并对提高临床干预的效果产生推动。

结论摘要:

本项目结合质性访谈、心理学实验范式,以及眼动技术,考察了社交焦虑个体的评价恐惧特征及其认知机制。研究成果如下(1)社交焦虑个体具有评价恐惧的认知特征。具体而言,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评价性信息(情绪面孔及社交词)具有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中性及负性评价性信息具有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其表现出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回避,及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趋向。此外,高社交焦虑个体还表现出对正性评价的消极解释偏向,或者说,他们无法完全理解正性评价的积极含义。(2)探明社交焦虑个体对评价性信息进行威胁性加工的关键认知。高社交焦虑个体认为正性评价会“提升他人期望”或“带来关注”,且相对于低社交焦虑个体更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解释他人期望提升与关注的后果;这两类思维模式与高社交焦虑恐惧正性评价的特质有重要关联,且两种解释路径对高社交焦虑个体受到正性评价时的状态焦虑水平有着复杂而有差异的影响。(3)检验对评价性信息的认知偏向在社交焦虑症状维持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干预性研究,有针对的改变高社交焦虑个体的特定认知偏向,考察这种改变是否会带来社交焦虑症状的减轻。结果发现,有针对性的调节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信息的认知偏向(注意及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焦虑状态;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稳定疗效、增大干预的效应量,并考察这类认知干预的疗效对临床样本的可推广性。本项目成果为社交焦虑个体恐惧评价信息的认知特质提供了实证支持,探索了评价恐惧的认知机制,初步形成了社交焦虑个体通过激活特定认知而产生评价恐惧的认知模型,同时也考察了与评价恐惧相关的认知偏向对社交焦虑症状维持的作用。这有助于拓宽社交焦虑的认知模型,也为临床干预引入了新思路与新手段。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钱铭怡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