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μ-阿片肽受体在人工诱导的IBD大鼠模型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
  • 项目名称:μ-阿片肽受体在人工诱导的IBD大鼠模型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1057
  • 申请代码:C1801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王玮
  • 负责人职称:讲师
  •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近年来在我国及欧美诸多国家极为普遍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紊乱在IBD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在维持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稳态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阿片肽是一类重要的脑肠肽,在沟通神经与免疫、胃肠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中发挥重要作用。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阿片肽,通过μ-阿片肽受体(MOR)参与胃肠活动、免疫机能等生理过程的调节。因此,探讨MOR在大鼠炎症性肠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项目拟以人工诱导的IBD大鼠为模型,利用脑立体微量注射、免疫组化及RT-PCR等技术,探讨MOR在IBD大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下丘脑、胸腺、脾脏、外周血淋巴细胞、结肠等部位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以期为炎症性肠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丰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结论摘要:

本项目以人工诱导的IBD大鼠为模型,利用Western-Blot、酶联免疫及RT-PCR等技术,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机体免疫稳态调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MOR在IBD发生、发展中不同组织部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模型建立第0天到第30天,IBD大鼠下丘脑,脾脏,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OR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疾病发展过程相关。IBD大鼠结肠中MOR在IBD病程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呈负相关。利用ELISA检测了IBD大鼠脑脊液和血液中β-内啡肽和强啡肽的浓度,发现随着疾病的发展,特别在疾病相对严重的第3天和第7天,血清和脑脊液中β-EP以及Dyn浓度都不同程度地发生降低。基本完成申请书中内容。同时,利用IEC-6细胞系和CaCO2细胞系检测了不同浓度MOR配体在不同处理时间对于IEC-6、CaCO2细胞系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Occludin和TJP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盐酸吗啡和β-内啡肽都可以提高体外培养IEC-6细胞系Claudin3,Claudin5和Claudin9的表达,从而影响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及黏膜屏障作用,从而影响IBD的发生发展。对人结肠上皮细胞系CaCO2细胞系研究发现,盐酸吗啡能够抑制Claudin1,Claudin2,Claudin3和Occludin的表达,β-内啡肽能够促进Claudin1,3,TJP2,TJP3和Occludin的表达,抑制Claudin2的表达。其中β-内啡肽与盐酸吗啡对部分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影响不一致,揭示β-内啡肽与盐酸吗啡与MOR结合能力不同,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影响紧密连接蛋白分子的表达。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培养,观察了吗啡及β-内啡肽对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6及TNF-α的影响,结果显示,β-内啡肽与盐酸吗啡都可以与巨噬细胞膜表面MOR结合,促进TNF-α分泌,抑制IL-6的分泌。以上结果提示,MOR受体通过与其内源性及外源性配体结合,可以影响机体免疫机能及肠上皮细胞屏障作用,从而参与对IBD发生发展的调控。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1 会议论文 8 著作 1
王玮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