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汉族人家族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致病基因定位及功能研究
  • 项目名称:中国汉族人家族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致病基因定位及功能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0568
  • 申请代码:H05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陈楠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国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研究显示少数FSGS家系可由NPHS1、NPHS2、ACTN4、TRPC6、PLCE1等基因突变后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足细胞致病。但大多数致病基因未明。我们前期共收集62个中国汉族人FSGS家系,对先证者进行已知致病基因检测,发现ACTN4和TRPC6新突变各1个。对未发现突变的一个累及四代常显遗传的大家系进行SNP芯片全基因组扫描,通过连锁分析已初步获得两个可能的连锁区段。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对已收集的11个累及三代的FSGS家系再次进行SNP芯片扫描,通过数据整合分析验证前期结果并探索其它可能的连锁区段。经单倍型推演及STR验证确定致病基因连锁区段,然后于连锁区段内挑选候选基因定位克隆以期发现新的致病基因。采用构建质粒、定点诱变、细胞转染及基因敲低动物模型等技术对新发现的致病基因进行体内外功能研究,探索国人FSGS发病机制。

结论摘要:

我们通过对一个大型汉族人FSGS(合并IgAN)家系进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通过全基因组SNP芯片(AFFy10K)扫描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连锁分析,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在14号染色体(14q32),进一步通过单倍型分析、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的方法,我们将致病遗传变异锁定在7.4cM的区域,单倍型分析及深度测序发现,其中位于INF2的p.S85W为致病突变,此外我们在另一个家系中还发现另一个INF2突变,p.S128_Q129insVRQLS。通过筛查发现INF2在汉族人FSGS家系中的突变率为2.9%。为进一步研究INF2及相应突变的致病机制,我们构建体外人足细胞培养模型,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转染正常对照组,以及转染质粒组,各组足细胞INF2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观察各组细胞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突变组足细胞INF2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检测各组细胞转录因子血清反应因子(SRF)及磷酸化SRF(p-SRF)表达水平的差异。我们发现S85W基因突变影响INF2在细胞中的定位,影响肾小球足细胞F-actin的正常结构,引起细胞骨架的破坏而达到损伤作用,S85W基因突变下调INF2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改变其空间构象有关。为进一步在汉族人中定位FSGS新的致病基因,我们已完成对4个FSGS家系的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工作,成功发现FSGS新的致病基因X,该基因已在其他的FSGS家系中得到验证,在筛查的40个家系中,5个家系找到该基因突变,突变率高达12.5%。保守性分析显示突变位于不同物种的保守区域,提示该改变可能引起功能学改变。目前正在散发病人中进行验证,并着手功能学研究。本研究首次发现INF2突变可导致汉族人成人迟发型FSGS,发现2个新的突变,其中S85W基因突变影响INF2在细胞中的定位,影响肾小球足细胞F-actin的正常结构,下调INF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导致FSGS发生的原因。此外我们定位一个新的基因可导致汉族人FSGS,该基因突变率在家族性FSGS中达到12.5%,目前正对其致病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0 会议论文 4 著作 2
期刊论文 5 会议论文 2 著作 12
陈楠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