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一个汉族人先天性小眼球家系致病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 项目名称:一个汉族人先天性小眼球家系致病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0759
  • 申请代码:H120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谢立信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先天性小眼球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眼病,眼球体积小及伴随的多发畸形常使患者丧失视力,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据统计,中国新生儿的患病率约为11.8/100000,占据盲童中的3.2% - 11.2%,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实验室收集到了一个先天性小眼球大家系,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在17号染色体发现一个新的先天性小眼球基因位点,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下一步拟采用遗传间距更近的微卫星标记和SNP进一步确定,争取缩小该区间到5-8CM以内;然后采用定位侯选策略,克隆该致病基因。同时对于一些小家系和散发患者,根据目前定位克隆情况进行筛查,寻找先天性小眼球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热点。本课题将为先天性小眼球的遗传病因研究提供有力依据,为该病的预防、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于阐明眼球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结论摘要:

先天性小眼球(OMIM 309700) 患者生理性眼轴缩短(常< 20 mm);患者视力通常较差,伴有高度远视;在儿童时期往往会产生弱视,中年后常并发闭角型青光眼,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预后差。先天性小眼球的病因病理尚不清楚,目前世界上研究较少。CMIC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存在多种遗传模式和多个候选致病基因。到目前为止对CMIC的致病基因的了解仍然有限,迄今为止的已知基因仅能解释一小部分的患者的发病。这已经成为CMI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针对病因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的瓶颈。这种现状促使进一步去发现和了解该病新的致病基因,为后续的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提供基础。对致病基因进行分离及功能研究才有望从根本上揭示CMIC的发病机制。我们眼科医院在山东省内发现了一个5代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纯性小眼球家系,通过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和微卫星标记的单体型分析将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到17p12- q12区域,并且排除了该区域内14个小眼球致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导致该家系发病的可能,提示该家系致病基因可能为17p12- q12区域的与人类眼球发育相关的某个基因。对该家系中3名患者进行外显子组测序,进一步筛选出3名患者共有的位于17号染色上的非同义未知突变位点11个,应用直接测序法在该家系内筛选到与表型共分离的致病基因MYO18A,致病突变是位于剪切位点区域的一杂合突变c. 5188-3C>A。另外在26名散发患者中进行MYO18A致病突变的筛查,在3名散发患者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杂合性错义突变,分别是c.5333A>G, c.4985A>T, c.2078A>T。在200例正常当地人群及该家系中正常人的外周血基因组DNA样本中进行以上4个突变位点的筛查,均未发现以上突变。根据以上发现,申请了“MYO18A基因在制备先天性小眼球诊断制品中的应用”专利,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YO18A基因在制备检测先天性小眼球(CMIC)诊断制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MYO18A基因的新的用途,从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进行CMIC疾病基因诊断、产前基因筛查及遗传咨询的途径,应用效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基因的SNP位点及检测引物可以有效的用于临床患者及胎儿绒毛或羊水进行MYO18A基因突变位点的的快速检测。受到本课题的资助共发表SCI文章2篇,投稿中1篇;申请专利一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谢立信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