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寻找其发病机制是当今支气管哮喘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维吾尔医体液论认为,机体的体液性气质失调和异常变化是疾病产生的根本,与哮喘等复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维吾尔医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病证结合的载体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对照组、异常黑胆质组、哮喘组、异常黑胆质载体)测定炎症指标,观察呼吸道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寻求证(异常黑胆质证)、病(哮喘)及病证在形态学及病理学水平上的差异,同时通过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及四种水通道蛋白的分布和表达,探求异常黑胆质证对哮喘血管高渗透、液体异常流动、黏膜水肿、黏液高分泌以及水分子阻塞气道等可能的发病机制及病证间的相关性;建立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病证模型的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为维吾尔医体液论的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水和黏蛋白(MUC)是呼吸道黏液的主要成分,因此阐明与细胞水代谢相关的水通道蛋白(AQPs)以及MUC的合成的调控机制,将为气道黏液高分泌提供新的靶点治疗,为今后的维吾尔医体液论的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探讨AQP1和 AQP5以及黏蛋白1(MUC1)在大鼠呼吸道内的分布以及在哮喘大鼠模型的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支气管哮喘的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测定目的蛋白在正常大鼠呼吸道内的分布以及在哮喘大鼠中的变化特点。结果AQP1主要分布于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显示在哮喘组,AQP1在肺泡间微血管的分布明显减弱,而小气道内微血管的分布显著增加。蛋白印迹法示哮喘组AQP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约57%(P<0.05);AQP5主要分布于小气道上皮无纤毛细胞和肺泡Ⅰ、Ⅱ型上皮细胞顶膜内;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显示,哮喘组AQP5在小气道上皮的分布有所增强,但在肺泡上皮的分布明显减弱。蛋白印迹法示哮喘组AQP5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约36%(P<0.05)。免疫组化显示MUC1蛋白在正常组呼吸道内分布在气道上皮纤毛细胞内,而相毗邻的无纤毛细胞为MUC1蛋白阴性;在哮喘组纤毛细胞对MUC1蛋白表达增强,其蛋白量较对照组增多约36%(P<0.05);结论在哮喘组小气道,AQP1和AQP5的表达增多,可能分别与黏膜下水肿和黏液高分泌有关;在肺泡,AQP1和AQP5的表达量降低,可能使肺泡液黏性增高与黏液栓的形成机制相关;在哮喘发病过程中,Muc1蛋白质的表达量增加。哮喘时增加的Muc1可能与其抑制炎症的作用有关。因此今后深入研究哮喘AQP1,AQP5以及MUC1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及其调控因子,为寻求证(异常黑胆质证)、病(哮喘)及病证在形态学及病理学水平上的差异奠定基础,为今后的维吾尔医体液论的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除外我课题组同时测定了AQP1和AQP5在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肺组织中分布和表达以及与缺氧诱导因子-1间的相关性。结果AQP1和AQP5在各种急慢性肺部疾病中在呼吸道粘膜水肿以及黏液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进一步阐明AQP的合成与调控机制,将为气道黏液高分泌提供新的靶点治疗,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