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年发病率约8-16例/10万人。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达40%,致残率高达33%。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动脉瘤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但该技术存在致密填塞率低、复发率高、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等缺陷。而外科开颅手术复杂,创伤较大,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本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证实Willis覆膜支架是急性颅段动脉瘤较为理想治疗方法,但仍存在支架到位困难,内瘘发生率高,内皮化延缓等问题。国外最新研制的Pipeline低网隙支架具有很好的柔顺性,可输送到微导管到达的部位,但它不适用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即刻动脉瘤腔完全闭塞率低,内皮化延缓等缺陷。本研究利用纳米技术,在纳米凝胶的基础上构建直接粘贴血管覆膜,通过一系列的体内外测试和动物实验研究,探索直接粘贴血管覆膜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其内皮化机制,可望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为颅内动脉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Intracranial aneurysm;Vascular graft;Nanogelatin;Balloon;Common carotid artery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达40%,致残率高达33%。目前最常用方法是动脉瘤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但该技术存在致密填塞率低、复发率高、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等缺陷。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已从瘤腔内栓塞治疗转移至载瘤动脉或病变段血管支架治疗,从而达到动脉瘤真正的解剖治愈。Pipeline低网隙支架和Willis覆膜支架是近年来基于血管重建技术所取得的重大临床成果。本研究在纳米凝胶的基础上构建直接粘贴血管覆膜,试图探索直接粘贴血管覆膜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可望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本研究首先纳米凝胶制作血管覆膜。按照乳液聚合法制备PNIPAM水凝胶微球,纯化后测定其粒径与温度变化特点。在纯化的PNIPAM水凝胶纳米微球中加入一定量的Glubran胶单体,制备好含Glubran胶的PNIPAM纳米凝胶微球。将制备好的包裹Glubran胶的PNIPAM纳米凝胶微球均匀涂敷在人工血管覆膜的外表面,就形成了基于纳米凝胶构建直接粘贴血管覆膜。将血管覆膜压缩在与之相配套的球囊上,就制备好了球囊扩张式直接粘贴血管覆膜系统。其次,对兔颈总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进行改进,评价模型的成功率及术后颈总动脉的通畅率。本研究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左颈总动脉结扎组(A 组,n=20)与不结扎组(B组,n=20)。初次与一月后颈部3.0T MRA检查时测量兔子体重、右颈总动脉及双侧椎动脉中段直径。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用6-0显微缝线将静脉囊与颈总动脉吻合,建立侧壁型动脉瘤。通过研究发现对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能明显提高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并降低自发性颈总动脉的闭塞率。最后,评价血管覆膜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的可行性。我们将40只右颈总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血管覆膜植入组(A 组,n=20)与Willis覆膜支架植入组(B组,n=20)。所有的兔子随访至术后6月。血管覆膜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是可行性的,但覆膜植入后高的血管狭窄率以及植入处的血管瘤样扩张和血管分流等事件的发生降低了血管覆膜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以纳米凝胶为基础,构建了可粘贴血管覆膜,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研究,探索了可粘贴血管覆膜治疗兔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的可行性。本研究为动脉瘤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