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重点研究自组织地壳结构模型,进行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数值仿真及其特征定量分析;通过跨越东昆仑断裂带实施的宽角反射地震资料运动学特别是动力学特征的强相关性成像,重建研究区的地壳的统计性模型,即自组织地壳结构模型并探讨其动力学意义。东昆仑断裂带域现今构造活动强烈,该带域地壳不仅受到印度块体和欧亚板块的连续性挤压,也受到其东侧杨子块体的作用,壳幔相互剧烈作用,研究区地壳物质严重破碎,呈现强
地壳结构的自组织性,即附加于确定性地壳速度模型之上的统计性特征。本项目通过对不同特征自组织地壳结构模型的构建,并研究了该介质中的地震波射线和声波、弹性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响应,且研制了相应的软件包。结果表明从高斯型、指数型到von Karman型,在小尺度上表现更大的非均匀性,地震波射线走时和振幅表征依次更强的平均效应。不同特征的扰动场,可能代表了不同的壳幔动力学含义。拉萨地块、东昆仑断裂带,受印度、欧亚板块和扬子块体的共同作用,地壳内呈现强烈的纵横向非均匀性。拉萨地块的自组织结构研究表明藏北地壳,从上至下,自组织结构愈明显;东西两侧(雅安多、色林错)的自组织特征比中间(蓬错)明显,东侧雅安多更甚。相对与上地壳,下地壳物质交换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研究区地壳物质严重破碎并呈强烈的非均匀性,自组织特征越明显,动力学理解为地壳活动更显著、物质交换强烈。自组织的研究结果成为支持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的东向流动"与藏东缘"地壳物质横向逃逸"的地震学证据。相关研究方法已应用于青藏高原与华南地壳探测资料解释中,已发表或正在出版中的SCI收录学术论文12篇,会议论文7篇,另1篇在修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