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产业集聚下的区域旅游业空间协同发展研究
  • 项目名称:产业集聚下的区域旅游业空间协同发展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1123
  • 申请代码:D01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陈刚强
  • 依托单位:长沙学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区域旅游业集聚增长日益显著以及区域间连接性的增强等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征。本研究拟基于空间集聚和扩散视角,探讨区域旅游业集聚的程度、范围和异质形式等的空间变化,并结合旅游企业集聚以及竞合关系的微观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类型区域和不同空间层级上的集聚结构所具有的空间协同关系;基于集聚经济与空间交互效应的分析,探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的空间协同效应,主要包括优化区域旅游业空间结构、提高旅游业生产效率以及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空间作用、差异和变化;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注重区域旅游业集聚的内生作用分析,通过研究区域旅游业集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和经济地理过程,建立区域旅游业空间协同发展宏观与微观机制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空间协同发展下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模式及政策创新路径,以推进我国区域旅游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结论摘要:

基于旅游业空间集聚的视角,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旅游业空间协同发展的过程、效应与机理。①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的程度、形式与结构等的特征和变化表明,各区域之间及各区域内部的旅游业空间协同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结构日益优化,其“核心-边缘”的结构特点也突出了中西部地带的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东部地带及核心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不仅在区域内部层面,也在全国范围的整体层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其辐射带动作用。②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调整区域经济差异两个方面分析了区域旅游业空间协同发展的效应,分析表明这种效应在区域之间与各区域内部也具“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区域旅游业协同效应的不断提升主要体现于其经济促进效应的强度不断提升和集聚作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上;在调整区域经济差异上具有总体上的扩大效应,但这种扩大效应具逐渐减弱的趋势。③利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分析表明,区域旅游业只存在新增长理论增长机制,但不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增长机制,即技术溢出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也体现了“集聚产生集聚”的新经济地理机制的重要作用,但在空间集聚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要素投入的增加并未显著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不仅对理解旅游经济增长的区域均衡演变及其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等调控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期刊论文5篇,培养研究生2人,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对象1人。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2 著作 1
期刊论文 38 著作 1
期刊论文 11 会议论文 1
陈刚强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