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类草地分布广、饲用价值很大、在荒漠区饲草供应的地位突出但退化非常严重。选取天山北坡低山带春秋季牧场陡坡地和平缓地不同放牧压力下绢蒿植被典型样区,系统观测绢蒿灌丛形态和枝条生长方式、植物体内生理参数、生殖生长动态以及土壤环境等。结果显示随着放牧压力增加,陡坡地绢蒿生物量减小,灌丛稀疏化但个体丛块变大,种子繁殖更新过程微弱,植物老化过程明显等;平缓坡地种子繁殖过程明显种群年轻化但形态差异不明显;植物的花序数量随放牧压力增加而显著减少;极度重牧压下的坡地绢蒿细根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很高,土壤微生物含量较高但其持水和保水能力较低。以绢蒿属植物为主体的荒漠草地产量表现出10-12年的周期性变化节律;坡地植物形态的重大改变是由于近30年来周期性的重牧压力、植物产量萎缩后胁迫加重、种子繁殖更新过程微弱等综合因素而造成,同时也是为躲避重牧扰动而采取的一种主动适应机制。重牧压力的形成与天然草地绢蒿植物产量周期性变化及放牧牲畜数量调整波动密切相关。项目研究初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研究牧压-半灌木植物个体形态可塑性和生理整合性、植物衰老过程和环境响应机制等提供了依据。
英文主题词Heavy grazing; Seriphidium; Regressive succession; Reproduction; Physiological 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