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次生林中猛禽巢址资源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 项目名称:次生林中猛禽巢址资源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400047
  • 申请代码:C04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王海涛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猛禽都属于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很多隼形目和鸮形目猛禽没有自己筑巢繁殖的习性,其繁殖依赖于天然形成的巢址资源或其它鸟类的旧巢。因此,巢址资源与猛禽繁殖成功、种群数量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巢址资源是限制猛禽繁殖和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项目通过在山地次生林中添加不同类型人工巢(编织巢、木质巢箱)增加猛禽繁殖所需的巢址资源配置,在可控制条件下对猛禽的繁殖生态、巢址选择及其在山地次生林鸟类群落形成中的作用、农林鼠害控制作用等生态效应和保护生物学等进行深入研究。猛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捕食者,主要以啮齿类为食物,在控制啮齿类的数量动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添加人工巢为猛禽的繁殖提供巢址资源,可将猛禽的保护利用与深入研究相结合,为猛禽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结论摘要:

本研究悬挂了3种类型人工巢,累计调查人工巢388个,招引到猛禽6种,非猛禽4种。巢箱利用率为 58.5%,碗型编织巢为9.0%;侧开口编织巢为7.9%。研究中对巢资源在山地次生林鸟类群落形成中的作用;相关鸟类的巢址选择、双亲投入、繁殖时间、窝卵数、子代性比调整等繁殖对策选择;猛禽的食性与消费生物量等内容开展了研究。发现次生林中喜鹊对猛禽群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是猛禽及相关鸟类繁殖的限制因子,区域内11种猛禽中8种利用喜鹊巢繁殖,它们91.9%的巢来自喜鹊巢;人工巢的应用直接影响鸟类对繁殖区域的选择与分布,鸳鸯、长尾林鸮和红角鸮在添加人工巢后成为该区域的繁殖鸟类;不同繁殖习性的鸟类对人工巢的类型及利用具有选择性,偏爱人工巢鸟类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鸟类群落物种组成;山地次生林鸟类对巢址资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的篡夺现象;人工巢的利用直接影响相关鸟类的繁殖对策选择,如红隼的繁殖时间、窝卵数发生明显变化;鸳鸯繁殖存在种内巢寄生现象;在山地次生林中招引猛禽进行森林鼠害防治方法具有可行性;人工巢的应用对山地次生林中繁殖的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及增加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王海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