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Ⅰ型干扰素在体内对狼疮内皮祖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调控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Ⅰ型干扰素在体内对狼疮内皮祖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调控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001301
  • 申请代码:H10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王世颖
  • 负责人职称:医师
  •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早期就可发生,已逐渐成为狼疮患者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前期已有研究建立起狼疮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显示狼疮和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I型干扰素在狼疮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这类因子可通过影响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或功能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本项目中,我们将以狼疮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为载体,通过功能激活和失活实验研究I型干扰素对EPC数量、迁移/黏附能力的作用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临床防治疾病、发展新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在本项目中,我们成功建立了ApoE基因敲除(ApoE-/-)和FasL基因敲除(gld.)的gld.ApoE-/-C57BL/6狼疮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这一模型鼠在正常饮食条件下,即可表现出进一步加重的狼疮样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其外周血及骨髓EPCs百分率下降,且功能受损。我们还发现gld.apoE-/- C57BL/6小鼠I型干扰素诱导基因IRF7、MX1、OAS1、OAS2、IFIT2、IFN-γ等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表明其体内I型干扰素通路异常活化,且其干扰素指数与ds-DNA、蛋白尿水平正相关,这间接证实了IFN-I在狼疮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干扰素指数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正相关,但与外周血及骨髓EPC百分率显著负相关,而之前有研究证实EPC数量及功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这表明IFN-I可能通过影响EPC数量及功能参与gld.apoE-/- C57BL/6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我们进一步通过体内激活及抑制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研究其对EPC数量、功能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发现CpG寡核苷酸(CpG-ODN)激动剂IRS423可促进I型干扰素诱导基因的表达,下调gld.ApoE-/-小鼠EPCs数量及功能,加重其动脉粥样硬化,而CpG-ODN拮抗剂IRS661处理则得到相反结果。这进一步表明gld.apoE-/- C57BL/6小鼠体内加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其EPC数量及功能失调相关,且这一过程由其体内过度活化的IFN-I信号通路介导。如期完成上述研究内容后,我们又增加了部分体外实验,用不同细胞因子或免疫复合物试剂(PBS、IL-1β、TNF-α、IRS661、IRS423及IFN-α等)处理gld.apoE-/- C57BL/6小鼠EPC并检测其功能。初步结果显示只有IFN-α可显著降低其EPC功能,其他干预均无明显作用,从而体外证实IFN-α参与gld.apoE-/- C57BL/6小鼠EPC功能受损。通过本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gld.apoE-/- C57BL/6小鼠可于普通饮食下出现狼疮及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表现,这可能与其体内过度活化的IFN-I信号通路下调EPC数量及功能有关。本研究初探了导致SLE动脉粥样硬化率高且病情重的可能的部分发病机理,为发展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王世颖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