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江河源区“黑土滩”次生毒杂草植被形成过程及内部驱动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江河源区“黑土滩”次生毒杂草植被形成过程及内部驱动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600426
  • 申请代码:C17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7-01-01-2009-12-31
  • 项目负责人:尚占环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兰州大学
  • 批准年度:2006
中文摘要:

采用样地调查和固定样地监测方法,研究了江河源区典型 "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类型、形成途径多样性及形成机制。为"黑土滩"治理提供了科学基础,丰富了我国关于退化高寒草地的研究成果。发表国内外期刊、学位论文18篇,培养各类人才9名,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0人次。主要结果有,1)探明了"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类型多样,都属于高寒草甸+杂草群系的变型群落。2)证实了除高寒草甸外,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及灌丛都可形成"黑土滩"。3)证实了鼠类过度活动在异化植被繁殖体库和土壤中的重要作用。4)提出了次生杂草群落的形成是鼠类过度活动导致草地植被记忆状态再现的假说。5)"黑土滩"次生群落幼苗更新力强,导致次生杂草群落更稳定。6)提出了"黑土滩"秃斑地的"负肥力岛"效应理论。7)提出了"黑土滩"形成的"三阶段"("雏形期","过渡期","成型期")及杂草主动侵入和被动侵入观点。8)证实了毒杂草化感抑制作用,是其在"黑土滩"生境中形成优势群落重要驱动力量。最后建议加大"黑土滩"基础研究力度,并重视"黑土滩"治理中的新问题-"黑土滩二次发生"的研究,为江河源区470万公顷的"黑土滩"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英文主题词Qinghai-Tibetan; the headwater area of Yangtze, Yellow and Lantsang rivers; black soil land; secondary -poison-weed community; formation mechanism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3
  • 1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7 会议论文 2
期刊论文 94 会议论文 12 著作 1
尚占环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