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致盲性眼病,与光感受器细胞外基质(inter photoreceptor matrix,IPM)粘附性的减弱有关,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IPM的主要成分透明质酸(hyaluronan,HA)在视网膜粘附性中具有关键作用。位于IPM周围的Müller细胞拥有HA受体CD44,我们设想HA如果能与Müller细胞结合,将进一步稳固视网膜粘附性。本研究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Müller细胞的CD44与HA结合活性,并进一步研究与其它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结合特性及相互影响;采用RNAi及抗体封闭技术研究Müller细胞的CD44受抑制后,Müller细胞与HA及其它GAG结合特性的改变,探讨Müller细胞与视网膜粘附性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视网膜粘附性的机制和特性,为研究视网膜脱离的病理机制及为临床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inter photoreceptor matrix;CD44;hyaluronic acid;Müller cells;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 cell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致盲性眼病,与光感受器细胞外基质(inter photoreceptor matrix, IPM)粘附性减弱有关。前期研究发现IPM的主要成分透明质酸在视网膜粘附中发挥重要作用。位于IPM周围的Müller细胞拥有透明质酸的受体CD44,因此表达CD44的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粘附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分离得到原代Müller细胞进行培养鉴定,并检测细胞表面的CD44表达情况,发现Müller细胞表面的CD44为标准型CD44。应用不同方法分析透明质酸及细胞处于固相或液相时的相互结合情况,发现Müller细胞虽然能够与透明质酸结合,但结合为非特异性,考虑在Müller细胞与透明质酸的结合并非通过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标准型膜蛋白CD44并未起到与透明质酸特异性结合的作用。在转向对IPM另一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进行研究后,初步发现RPE细胞能够表达CD44及CD168,而且处于固相及液相环境中的RPE细胞均与液相的透明质酸能够特异性结合。综合我们前期工作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测RPE细胞可能是通过其表面的透明质酸结合受体与透明质酸发生特异性结合,同时光感受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具有结合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的作用,这些受体或蛋白为IPM周围的细胞和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形成的三维立体网络支架的结合提供了结构基础,使IPM更加稳定,并在视网膜粘附性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研究阐明了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粘附机制和特性,提示了进一步研究IPM与RPE粘附特性的方向,为研究视网膜脱离的病理机制以及为临床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