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西秦岭北缘变形构造解析及其祁连-秦岭构造交接关系研究
  • 项目名称:西秦岭北缘变形构造解析及其祁连-秦岭构造交接关系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972136
  • 申请代码:D0211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裴先治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长安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本项目瞄准不同类型复合造山带构造交接转换关系问题,对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以新阳-元龙大型韧性走滑剪切构造带为主要构造边界以及南北两侧西秦岭和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格架和变形特征、主要变形时代进行详细研究和解剖,对复合造山带形成演化以及不同造山带构造交接转换关系开展不同类型造山阶段的综合研究以及宏观尺度、中小尺度和微观尺度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和变形序列、变形机制的精细研究。结合精细的构造年代学研究,在筛分出中新生代叠加改造构造基础上,恢复重建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碰撞造山拼合构造格架、主要构造边界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类型造山带之间碰撞拼合构造差异和彼此间构造交接转换关系、不同时代造山带构造交接复合关系和交接转换关系,探讨其不同构造阶段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和形成机制,揭示中国大陆多块体拼合形成过程中不同构造体制之间构造交接转换关系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结论摘要:

本项目以现代板块构造为学术指导思想,瞄准不同类型复合造山带构造交接转换关系问题,采用以构造地质为主线多学科相结合综合研究方法,对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以新阳-元龙大型韧性走滑剪切构造带为主要构造边界以及南北两侧西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格架和变形特征、主要变形时代进行详细调研与综合研究,基本实现了项目预定的研究计划,取得如下重要认识与进展(1)建立了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大型韧性走滑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和变形机制,40Ar/39Ar 年代学证据确定其右行走滑剪切发育时限为347~352Ma,表明在早石炭世时,该剪切带已横切秦岭与祁连造山带并进行了强烈的走滑构造拼贴。(2)对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蛇绿岩、岛弧型中基性杂岩、岛弧型火山岩以及俯冲型、碰撞型和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基本确定了早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格架及其构造演化,明确提出早古生代经历了晚寒武世洋盆形成、早奥陶世洋盆初始俯冲、中晚奥陶世洋壳大规模俯冲与古岛弧发育阶段、志留纪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4个阶段。(3)对祁连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变质沉积岩、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和俯冲型、碰撞型花岗岩类等主要地质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基本确定了早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格架及其构造演化,提出早古生代经历了晚奥陶世早期初始弧后裂谷发育、晚奥陶世晚期小洋盆形成并俯冲、早志留世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3个阶段,与西秦岭北缘构造演化历程差异明显。(4)对西秦岭北缘晚古生代沉积岩系的综合研究表明,泥盆纪舒家坝群是西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陆缘型沉积,晚泥盆世大草滩群沉积物源主体来源于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加里东碰撞造山带,为沉积于西秦岭加里东俯冲造山带岛弧-弧前增生杂岩体之上的一套河湖相粗碎屑岩沉积组合。(5)印支期碰撞型和A型花岗岩类分布于西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东段,不受构造边界约束,表明晚三叠世是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完成全面碰撞造山并转化为陆内构造演化阶段的关键转折时期。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5
  • 24
  • 0
  • 0
  • 0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相关项目
裴先治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