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瞄准大陆复合造山带中不同造山阶段构造转换关系问题,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中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阶段形成的蛇绿岩、洋壳火山岩、岛弧型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等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形成时代和基质岩系的沉积序列、盆地属性、物质来源、形成时代以及变形特征、变形时代进行详细研究,对大陆复合造山带中俯冲-碰撞构造边界的形成演化及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转换关系开展综合研究,结合精细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详细研究和划分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和形成时代、构造混杂过程、复合构造机制基础上,恢复重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以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为骨架的区域构造格局及其构造转换过程,探索原特提斯构造域中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以及古特提斯构造域北洋盆的形成演化及与东昆仑造山带的复合叠置构造过程,揭示中国大陆复合造山带多块体拼合形成过程及不同构造体制之间构造转换关系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East Kunlun orogen;Buqingshan;Ophiolite;subduction-accretionary;Tethys
本项目以现代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思想,瞄准中央造山系西段与原、古特提斯洋俯冲增生演化相关的科学问题,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早古生代—早中生代阶段形成的蛇绿岩、洋壳火山岩、岛弧型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等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形成时代和基质岩系的沉积序列、盆地属性、物质来源、形成时代以及变形特征、变形时代进行详细研究,对大陆复合造山带中俯冲-碰撞构造边界的形成演化及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转换关系开展综合研究,基本实现了项目预定目标,取得如下重要认识和进展(1)详细厘定和建立了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及构造格架,该带主要由基质岩系和混杂岩块组成,基质岩系为中下二叠统马尔争组浊积岩和上二叠统格曲组磨拉石沉积组合,混杂岩块主要包括中元古界变质基底岩块、不同时代洋壳型混杂岩块和岛弧型混杂岩块等,并提出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属于多期复合增生型板块拼接接合带。(2)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存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和早石炭世三期蛇绿岩。早寒武世得力斯坦蛇绿岩由蛇纹岩、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辉长岩、变玄武岩、硅泥质岩等组成,形成时代为516Ma;中奥陶世哈尔郭勒西蛇绿岩由蛇纹岩、变玄武岩、辉长岩和硅泥岩组成,形成时代为461Ma;早石炭世洋壳地层组合(OPS)包括哈尔郭勒东蛇绿岩和众多的海山玄武岩/灰岩组合,形成时代分别为332 Ma和340Ma;(3)印支晚期哥日卓托闪长岩体切割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构造混杂边界,该岩体没有发生变质变形,为一典型的“钉合岩体”,限定了阿尼玛卿-布青山构造带最终构造混杂时限为晚三叠世,(4)对基质岩系马尔争组和格曲组形成时代、沉积序列、碎屑锆石沉积物源及不同类型混杂岩块尤其是洋壳型岩块及岛弧型岩浆岩、碰撞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精细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基本确立了早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格架及洋陆构造演化历史,明确提出古布青山洋于寒武纪—早三叠世经历了由南向北不断俯冲消减增生的构造演化过程,于中晚三叠世洋盆完全闭合,最终导致了中国大陆南、北两大陆块群的碰撞造山。以上成果对于探索原、古特提斯构造域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以及古特提斯构造域北洋盆的形成演化及与东昆仑造山带的复合叠置构造过程,揭示中国大陆复合造山带多块体拼合形成过程及不同构造体制之间构造转换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