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术中诱发电位实时监护盆腔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 项目名称:术中诱发电位实时监护盆腔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1404
  • 申请代码:H09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樊龙昌
  • 负责人职称:主治医师
  • 依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正常排尿/便及性功能由盆腔神经支配,手术常损伤之,目前尚缺乏术中实时监测盆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极易导致排尿/便及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 EPs)是对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适宜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在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检测出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当前EPs已广泛应用于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病损定位和监护神经的功能状态,如监测麻醉深度、脊髓手术监护等。本项目拟建立盆腔神经不同部位损伤的雄性大鼠模型,采用EPs对全麻术中盆腔神经进行实时监护,对比海绵体内测压、尿流/肛肠动力学、盆底肌电图等检测,结合术后机能学变化,分析不同损伤部位的EPs特点,判断术中EPs监护的实时性、有效性,以期避免术中损伤神经;若损伤,则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能灵敏客观地反映其细微的功能障碍,为手术提高精度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结论摘要:

正常排尿/便及性功能由盆腔神经支配,手术常损伤之,目前尚缺乏术中实时监测盆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极易导致排尿/便及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 EPs)广泛用于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病损定位和监护神经的功能状态等。本项目对“术中诱发电位实时监护盆腔神经损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汇报如下。首先,为明确麻醉药如何影响EPs,更精确地研究术中EPs变化,使其将来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故选择常用全麻药(含肌松剂)研究其对大鼠坐骨神经、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的影响,发现①戊巴比妥钠或复合肌松剂对坐骨神经CMAP均有一过性抑制作用,复合用药抑制时间更长;②水合氯醛对坐骨神经、面神经CMAP无显著影响;③水合氯醛复合肌松剂后对坐骨神经、面神经CMAP有一过性的抑制作用。随之,本项目选择水合氯醛麻醉,研究牵拉力对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EPs的影响,显示大鼠在某一刺激强度下,其体感诱发电位有一基础值,但当牵拉刺激该神经(1~6g)时,该诱发电位包括Cz、Pz点的值随牵拉强度而变化,峰峰值增高,潜伏期降低,并且从2g开始变化显著,这将来可在手术中实时提示术者可能损伤海绵体神经及其损伤程度。术中损伤远不止牵拉,往往存在钳夹和切断,为尽早及时发现错误钳夹神经而不至切断,本课题组进一步研究钳夹损伤对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远期恢复,显示①钳夹损伤阴茎海绵体神经,会严重影响Cz点及Pz点体感诱发电位,其峰峰值显著下降, 4w、8w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②其潜伏期亦显著延长,4w、8w后仍处于较高水平;③并且大鼠勃起功能受到严重损伤;④第8w时,Cz、Pz点诱发电位及勃起功能有所恢复,但仍未恢复至基线水平。综上所述,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全麻药对大鼠EPs影响各异;牵拉力、钳夹均会导致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导致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其体感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均发生变化,尽管8w后其体感诱发电位及勃起功能均有所恢复,但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本研究认为,术中EPs可对盆腔神经损伤进行实时、有效地监护,可有效避免术中损伤神经;若损伤,则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能灵敏客观地反映其细微的功能障碍,为手术提高精度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樊龙昌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