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染色体形态微小,具弥散着丝粒,缺乏明显的识别标记,难于进行家蚕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特别是其W染色体大量地分布着逆转座因子、转座子和其它重复序列,分别获得的两个家蚕基因组序列草图也全部来自雄蚕,因此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方法研究家蚕W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进行W染色体上功能基因(如推测的雌性化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本研究拟借鉴目前对人类人工染色体构建的成果,构建来自家蚕W染色体的微小染色体,利用微小染色体进行W染色体研究。以W染色体带有标记基因的易位突变体为受体进行转端粒的研究,利用端粒的剪切功能,筛选获得带有W微小染色体子代个体;同时对W带有形态标记的家蚕材料进行辐射诱变,依据形态标记基因表型改变,筛选获得带有W微小染色体子代个体;通过其遗传性状、染色体和分子水平的分析,使W染色体的功能基因特别是雌性分化基因定位在特定微小染色体上,为最终阐明W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及性别决定机制奠定基础。
以W染色体易位系虎斑家蚕为主要材料,用CO-60γ射线对其进行辐射诱变,后代蚕体出现较多油蚕、同时也有皮肤全黄、全黑个体及条状斑纹菱状化个体,数据统计如下分三次共处理约346头,产卵约82800粒,获得G1代幼蚕数约41000头,饲养至三至四龄观察,获得20头嵌合体、38头油蚕、2头黄体蚕,1黑体蚕、 10头其它异常表型。饲养各突变个体至化蛾产卵后,从蛾体中提取DNA,进行PCR初步鉴定,采用位于W染色体两端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上述突变体进行分析,获得两头可能的W染色体发生缺矢突变的家蚕个体。利用家蚕减数分裂前期的分裂相,建立了家蚕粗线期卵母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研究微小染色体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