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光引发前线聚合
  • 项目名称:光引发前线聚合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20304019
  • 申请代码:B0401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杨建文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前线聚合一般是在加压反应管一端加热,单体在加热面开始聚合,依靠聚合释放的热量引发下一层单体聚合,如此循环,聚合面(前线)不断自发向前推进。特点是需要加压、单体聚合焓变要求较高,外供热能是一次性的点火作用,无需维持加热至整个体系聚合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控的本体聚合。光聚合一般只能适用于薄层体系,深层聚合受光引发剂吸光屏蔽制约,但具有光漂白功能的光引发体系可用于前线光聚合,前线光聚合无需高压条件,对单体聚合焓变也无特别要求,聚合前线伴随着引发剂的逐层光漂白而逐渐向前推进,聚合速率快,突破传统光聚合只适于于薄层体系的局限性,可能实现厚层块状物件的光固化,在梯度材料、原位共混聚合物、非线性材料、厚尺寸温度敏感水凝胶的制造等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获取各类前线光聚合反应的二维动力学数据,揭示该类聚合方式的基本行为特征,并拓展前线光聚合的类型。

结论摘要:

利用漂白性光引发剂实施了丙烯酸酯单体的前线光聚合(FPP),光引发剂含量较高(~3%)时,可获得清晰前线界面,聚合转化率接近100%,几乎不含残余单体,是一种合成"纯聚合物"的聚合方法,由浅至深,聚合物分子量递增,分布变窄。首次采用列阵电阻法对前线光聚合推进过程进行了表征,测得前线推进速率2.3 mm/min,推进速率低于传统热引发前线聚合,但聚合前沿温度适中,所得聚合物孔洞等宏观缺陷少,且首次发现FPP聚合产物中存在有规律性取向层装形态结构,基于温多方向度梯度及Rayleigh-Taylor效应,层状形态结构可能因粘流聚合物前沿经轴对称对流产生,提出了"袖筒"层装理论模型。研究合成了一类新型主链裂解型大分子光引发剂,光引发聚合活性与商售光引发剂相当。经丙烯酸酯Michael加成产物得beta-二酮低聚物,研究并提出了该类无光引发剂剂体系的光聚合机理,提出光致脱乙酰基历程是该类低聚物自行发生光聚合的关键。利用锆酸酯及二芳基碘鎓盐的光产酸机能,在丙烯酸酯前线光聚合同时,原位生成纳米氧化锆/聚丙烯酸酯杂化棒状材料,发现纳米氧化锆在聚合物棒内存在轴向和径向双重梯度分布。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杨建文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