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野生鸭茅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
  • 项目名称:野生鸭茅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371022
  • 申请代码:C17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张新全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本项目拟在已完成的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农艺性状、营养成分、细胞学、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基础上,继续对野生鸭茅种质资源进行补充收集,对更广泛来源的材料开展核型、农艺性状、耐热、抗病(锈病)等研究;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形态水平、染色体水平和DNA分子水平,系统研究其多样性,揭示种内不同居群间相互关系,对优异种质资源研究其特异性分子标记;综合评价我国野生

结论摘要:

鸭茅是温带著名的禾本科优良牧草,在美国及英国、德国、芬兰等欧洲国家大面积栽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栽培,但在亚热带地区普遍表现为越夏死亡率高,感染锈病严重。为此,国内野生鸭茅种质资源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主要开展了资源调查、收集工作,还对部分野生鸭茅农艺性状、细胞学、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野生鸭茅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项目继续补充收集了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等地的野生鸭茅及国外优良品种,并从植物学形态、农艺性状、核型分析、DNA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和水平对来源广泛的鸭茅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资源评价、筛选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1)野生鸭茅种质资源在植物学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物候型等方面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研究及开发、利用潜力较大;(2)筛选出了一批产量高、耐热性强、抗锈病的优良育种材料;(3)RAPD、SRAP、ISSR、AFLP四种分子标记提示了鸭茅遗传变异与染色体倍性和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以上研究成果对鸭茅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且填补了国内野生鸭茅DNA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空白。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4
  • 0
  • 0
  • 2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1 会议论文 3 专利 2
张新全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