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心律失常是造成心梗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多数的抗心律失常药由于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都被禁用于预防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由于存在较多的副作用,也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有研究显示,钙调蛋白是胞内钙失调和心律失常之间联系的关键信号分子。以其为靶点,在预防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同时,可能不易促发新的心律失常。丹参酮作为治疗心肌缺血的传统药物,在本研究组既往的研究中尚发现其可以减少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内钙调蛋白的表达,同时对于肥大心肌细胞中存在的电生理异常也具有有效的干预作用。本项目拟通过制作兔心肌梗塞模型,从在体水平、心肌块水平和单细胞水平多个层面分析心梗后心肌钙调蛋白信号系统活性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间的关系,以及丹参酮以钙调蛋白信号系统为靶点,对预防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从而为开发传统中药的新用途和减少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奠定理论基础。
tanshinone;myocardial infarction;calmodulin;ventricular arrhthymias;
摘要 观察丹参酮ⅡA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室性心率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1)30只家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丹参酮组,每组各10只,制备在体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钙调蛋白(CAM)及其相关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L-型钙离子通道(LTCC)和钾离子通道(Itokv4.2)的基因表达,电生理技术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率,TTC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并分析CAM信号系统活性与心肌梗塞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间的关系,并观察丹参酮干预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2)另30只同上分组,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的冠脉灌注模型,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的跨室壁心电图和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的跨膜动作电位。观察3组缺血30min时的QT间期和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APD90)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同时记录各组缺血时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并观察丹参酮干预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3)另30只同上分组,制备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用酶解法分离兔梗塞心肌边缘区三层心肌细胞,使用单细胞RT-PCR膜片钳技术和膜片钳结合荧光跟踪胞内钙技术同步测定梗塞心肌单细胞水平CAMKⅡ的基因活性变化、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和动作电位时间、复极期各离子流的变化,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并观察丹参酮干预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心肌梗死后,CAM信号系统活性增加,LTCC基因表达上调,ICa-L增加,[Ca2+]i升高;Itokv4.2基因表达下调,Ito减小;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流Ikr减小,缓慢激活延迟整流钾流Iks增加,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QT间期缩短,TDR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丹参酮组与缺血组相比,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CAM信号系统活性增加与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丹参酮通过抑制CAM系统活性改善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不易促发新的电生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