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穴位的敏化与效应的变化研究
  • 项目名称:穴位的敏化与效应的变化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857
  • 申请代码:H27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朱兵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针灸学发展到今天,361个经穴已经有了固定的解剖学定位,但超过5000个历代增添的经外奇穴、新穴、不定穴、阿是穴和30余种微针疗法穴位的定位并不是那么明确。从针灸学的初创时期来看,穴位仅是一个大概的位置。当穴位画在人体版图上,或刻在铜人身上,穴位的位置就固定下来了。这也使得穴位发生了异化穴位"点"的位置定死了,作为活的穴位"区"的概念消失了穴位旁开的非穴位作为对照的针灸点出现了。这样的非穴位其实可能就在同一穴区或是奇穴,或是人们无奈又"发现"的新穴。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还原穴位本来的自然属性将穴位作为"活"的研究对象,穴位随着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特别在发生病变情况下可改变其穴位的相对位置、大小和功能;研究穴位敏化相关的穴区微环境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探讨穴位从"沉寂"到"敏化"的机制,以及穴位敏化后其效应的变化。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解决穴位敏化效应的关系,穴位是"区"而不是"点

结论摘要:

穴位敏化是近年来人们对穴位功能属性的新认识,主要说明穴位在疾病状态下其反应疾病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内脏的调节效应也增强。本研究从敏化现象出发,在临床观察到冠心病因心绞痛发作患者在胸前区出现的牵涉痛多呈片状,有多个敏感点出现,与手少阴心经及相关背腧穴基本一致。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出现的牵涉痛分布区在胸腹背部压痛点(或区)范围较弥散,与常用治疗该病的穴位基本一致;而下肢敏感点较少。在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穴位的功能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穴位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和生理状态下不同的特征,在内脏病变时,穴位处于激活状态,其和内脏相关的敏化穴位出现痛敏状态,伴有致痛物质SP、五羟色胺、组胺和缓激肽的升高。同时存在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现象。这可能是穴位敏化的组织化学机理。在神经生理学研究中观察到穴位敏感情况下在腰髓背角神经元、颈髓背柱神经元、延髓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以及丘脑基底核神经元等不同中枢水平的敏化反应。这项目前国内外尚无类似的报道。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1
朱兵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