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茵陈蒿汤及其变方调控慢性肝损伤效应的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茵陈蒿汤及其变方调控慢性肝损伤效应的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3735
  • 申请代码:H270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唐旭东
  • 负责人职称: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本课题在前期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复制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其引起的免疫反应与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相似),运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技术对慢性免疫性肝损伤趋化因子与炎症反应的表达群进行筛选,依据筛选结果,设计定向筛选有关阳性差异基因功能表达群的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定向筛选,分别用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加黄芪、茵陈蒿汤加丹参、及荣肝合剂方对动物模型进行治疗,对比各治疗组别与模型组的定向表达谱基因反应的差异,阐明清热利湿法的分子药理学机制。

结论摘要:

实验部分观察了茵陈蒿汤及其变方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选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茵陈蒿汤加黄芪组、荣肝合剂组、荣肝小方组。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PBS溶液0.3 mL,其他各组按ConA 6μg/gwt尾静脉注射造模,每周1次,连续8周,制备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正常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治疗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药后24 h,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NF-κB活性,检测血清中IP-10、CXCR-3、TNF-α活性;肝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比较各组脾细胞增殖活性;利用全基因组芯片对各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①血清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均可以降低血清IP-10、CXCR-3、TNF-a的水平,茵陈蒿汤变方各组和茵陈蒿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均能有效减轻肝细胞坏死、减少变性、减轻炎细胞浸润以及减轻肝纤维化,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荣肝合剂组、小方组肝组织纤维增生程度较小。③中药组均能减小肝组织NF-κB活性。④脾淋巴细胞增殖与模型组相比,茵陈蒿汤加黄芪组、荣肝合剂组和小方组OD值均可见较大幅度升高,而茵陈蒿汤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与模型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⑤ConA组与正常组相比,有932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调, 1730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表达变化的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反应,脂代谢、糖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应激与炎症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以及再生等相关功能,与ConA所致肝损伤机制相吻合;茵陈蒿汤组与模型组相比,能够改善肝脏物质与能量代谢,调节免疫紊乱状态,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能显著下调与肝细胞免疫相关(MHC2类分子、B细胞分化调控、、外源性多糖抗原表达)、脂代谢(甘油三酯脂蛋白颗粒、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基因。茵陈蒿汤加黄芪组在改善细胞周期调控,降低胶原合成,血小板活化,离子通道的异常开放,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蛋白泛素化,葡萄糖醛酸酸活性方面优势显著。荣肝合剂组上调和下调基因涵盖了茵陈蒿汤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茵陈蒿汤加黄芪组大部分功能基因,能够有效改善肝脏免疫紊乱状态;增强解毒能力;促进损伤细胞膜的修复,抑制细胞内酶的大量释放;此外,还具有减小白细胞附着,改善细胞骨架功能;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唐旭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