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枣树雄性不育种质鉴定及其不育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枣树雄性不育种质鉴定及其不育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1194
  • 申请代码:C15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孟军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世界98%以上枣资源集中在我国。现有枣树主栽品种大多存在严重缺陷,迫切需要通过杂交育种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但枣树杂交育种面临两大障碍,一是胚败育现象严重,难以获得杂交种,关于枣的胚挽救已立项研究并取得显著进展。二是枣花小且雄先熟,必须在裂蕾(直径约3mm)前去雄,去雄和杂交操作非常困难,人工授粉成功率极低。而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则可从根本上解决去雄和杂交难的问题。因此及时开展枣雄性不育研究势在必行。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1)枣品种自然群体中典型雄性不育系(株)的大规模筛选鉴定;2)利用找到的典型雄性不育系(株)探索枣雄性不育的机理。本项目旨在解决枣杂交育种的关键性障碍,加速枣杂交育种进程。

结论摘要:

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枣树花小,去雄严重伤害花器官。人工去雄困难是枣树杂交育种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迄今未见有关枣树雄性不育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从枣树自然群体中鉴定得到了雄性不育种质 "雄性不育1号枣"(JMS1)、"雄性不育2号枣"(JMS2)、"雄性不育3号枣"(JMS3)和冬枣。JMS1、JMS2和JMS3为黄蕾期无花粉的雄性不育新种质, 冬枣有花粉但花粉功能性败育。JMS1、JMS2和JMS3四分体彼此分离后,小孢子可以形成,但之后花粉囊内小孢子逐渐聚集成团,绒毡层已成残迹。至黄蕾期无花粉,或仅见花粉残迹。四分体时绒毡层异常加厚与花粉败育有关。枣单花开放早期较高水平的内源乙烯及低水平的赤霉素和玉米素与花粉功能性败育有关。此外,花粉败育与四分体以后特异蛋白质表达及表达蛋白数量的减少相关。JMS3 和JMS1花蕾蛋白质表达的比较显示出二者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存在差异。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具备优良性状的枣树雄性不育新种质,从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揭示了枣树雄性不育的机理。所获得的雄性不育种质可以直接用作杂交母本,避免人工去雄难题。本研究结果在枣树杂交育种中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刘孟军的项目
期刊论文 1 获奖 1
期刊论文 2 会议论文 1 著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