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藏药镰形棘豆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 项目名称:藏药镰形棘豆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2012
  • 申请代码:H28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杨光明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藏医药学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之一。棘豆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抑菌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藏医中广泛应用,其中生物碱成分被认为是棘豆属植物抗肿瘤的重要物质基础。藏药镰形棘豆由于其突出的疗效,在藏医中被誉为草药之王。本项目拟开发藏药镰形棘豆的抗肿瘤活性。运用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镰形棘豆生物碱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明确该活性部位的物质组成,进行单体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筛选,揭示镰形棘豆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并进行初步的抗肿瘤机理研究。开展本项研究工作可以进一步深度挖掘藏药镰形棘豆的药用价值,发现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临床抗肿瘤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藏药镰形棘豆疗效突出,在藏医中被誉为草药之王。为了开发镰形棘豆的抗肿瘤活性,本课题运用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镰形棘豆生物碱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提取分离与鉴定,明确活性部位的物质组成,进行部位和单体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筛选,揭示镰形棘豆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并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机理研究。  利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不同产地的镰形棘豆进行了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确定了青海门源县所产镰形棘豆生物碱含量最高。  进行了镰形棘豆体内抗肿瘤实验和体外抗肿瘤筛选。将镰形棘豆分为挥发油部位、总多糖部位、总黄酮部位、总生物碱部位以及总皂苷部位,采用H22小鼠移植瘤为体内肿瘤模型观察体内抑瘤率,结果表明总黄酮部位、总生物碱部位的体内肿瘤抑制效果较好。取镰形棘豆上述五个部位,同时将镰形棘豆生物碱总提物按极性大小分为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对六种人癌细胞进行了MTT筛选,得到活性部位为二氯甲烷部位。  用柱层析色谱法对二氯甲烷部位进行了系统化学分离,采用NMR、MS等方法,分离鉴定了6个生物碱类、4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各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其中2',4'-二羟基査耳酮(TFC)效果最佳。  对镰形棘豆活性部位和单体进行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研究发现镰形棘豆TFOF能够明显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同时能够上调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使MMP-2的分泌量减少,MMP-2 mRNA表达降低,抵抗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活性。化合物乔松素在镰形棘豆中含量相对较高,实验发现乔松素能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且可以使MMP-2的分泌量减少,MMP-2 mRNA的表达降低。TFC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实验可见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a2+内流增加,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升高,Cyt-c的释放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的表达降低,提示TFC经线粒体通路诱导HepG2细胞凋亡。本项研究工作深度挖掘了藏药镰形棘豆的药用价值,发现了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的抗肿瘤活性部位和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临床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杨光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