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区开发与当地社区社会、经济、景观形态发展脱节形成的"二元结构"和"孤岛效应",造成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仇视心态及不满行为,威胁着当地社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的人地关系类型。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基本形态特征、形成过程及形成原因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极其缺乏相关研究。本项研究拟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地理学的综合交叉角度来探讨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的形成机理、基本特
通过对海南三亚旅游度假区的典型案例研究以及对国内其他旅游度假区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旅游度假区整体上都存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景观的"孤岛特征"或"飞地特征",地方经济发达程度、资金来源、旅游度假区的质量档次以及开发管理方式是影响旅游度假区孤岛程度的主要因素。在研究中创建函数式E=f(x1,x2,x3,x4,……)来反映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孤岛效应影响因子及其量化的影响程度,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获取第一手数据比较困难,某种程度上对研究深度有一定的影响。在刻画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景观孤岛效应特征以及社会孤岛效应特征方面,课题组采用了实地踏勘、记录与深度访谈的方法,采集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初步发现三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和社会孤岛效应指数值比较大,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外来人口占据多数,带动当地就业机会并不是很大,附近当地居民普遍反映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受益没有达到预期值。在刻画旅游度假区开发的经济孤岛效应特征方面,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观察的研究方法,发现高级度假酒店的日常用品多数不是由本地制造的,旅游经济漏损率较高,旅游发展的乘数只有1.108,远没有一些政府报告和教科书中反映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