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都市郊区游憩用地空间布局与优化模式研究
  • 项目名称:都市郊区游憩用地空间布局与优化模式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1110
  • 申请代码:D01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家明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国内缺乏对都市郊区现实游憩用地、尤其是游憩建设用地的用地类型与统一分类标准、使用强度、面积密度、游憩机会谱以及集群特征的调查与数据获取,使得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理想环城带状模式上,对现实的游憩用地规划指导作用受限制。本项研究通过首都北京大都市这一典型案例地采集游憩空间面积、游憩建设用地面积、游憩设施数量、游憩地与游憩设施类型等第一手和第二手指标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与游憩区位商(RLQ)、使用强度指标、AHP、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开展我国都市郊区游憩用地空间布局与优化模式研究。该项研究尝试解决都市郊区游憩空间集聚度刻画、都市郊区游憩空间选取与划分指标以及都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等理论与科学问题,为我国都市可能即将开展的大规模游憩用地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为我国都市郊区游憩用地开发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都市人居环境决策与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国内缺乏对都市郊区现实游憩用地、尤其是游憩建设用地的用地类型与统一分类标准、使用强度、面积密度、游憩机会谱以及集群特征的调查与数据获取,使得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理想环城带状模式上,对现实的游憩用地规划指导作用受限制。本项研究通过首都北京大都市这一典型案例地采集游憩空间面积、游憩建设用地面积、游憩设施数量、游憩地与游憩设施类型等第一手和第二手指标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与游憩区位商(RLQ)、使用强度指标、AHP、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开展我国都市郊区游憩用地空间布局与优化模式研究。该项研究解决了都市郊区游憩空间集聚度刻画、都市郊区游憩空间选取与划分指标以及都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等理论与科学问题,为我国都市可能即将开展的大规模游憩用地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为我国都市郊区游憩用地开发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都市人居环境决策与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重要成果与主要结论: 采用问卷调查与分析进行了北京市民的郊游需求调研,并进行了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等人地关系紧张地区的案例研究,结合相关旅游地理专家的咨询,对北京市郊区游憩用地进行了使用强度数据调研和特征分析,得出北京市郊区游憩用地空间集聚的特征结论;建立了北京都市郊区游憩用地及其背景数据库;提出将都市郊区游憩用地分为公共游憩用地、商业游憩用地和附属游憩用地;以高尔夫球场、音乐游憩、滑雪场等为例,深度揭示了北京市郊区游憩用地分布规律及其集聚因素;通过对北京、福州、宁波、苏州等城市郊区游憩用地的调研,发现都市郊区游憩用地集群现象明显;对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镇的深度解剖,初步发现了游憩产业和游憩用地集群分布的规律性;为发现都市郊区游憩用地使用强度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开展了都市内部游憩用地的研究,对比分析了都市内部游憩用地与都市郊区游憩用地单位面积游人密度和设施密度的差异性。对北京市占地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和占地最少的音乐旅游进行了专题研究,尝试建立都市郊区游憩机会谱和游憩活动单位面积效益谱系。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0
  • 3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9 会议论文 11 著作 1
期刊论文 34 会议论文 9 专利 2
刘家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