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内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研究
  • 项目名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内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0445
  • 申请代码:C03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郭刚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是人胃内的重要病原菌,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致病菌存在较大差异。多数人体可感染该菌,但仅少数人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且临床表型各异,其致病作用除与毒力相关外,还与宿主遗传背景、环境及胃内菌群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愈来愈多证据显示该菌可能为条件致病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临床不同Hp感染人群其胃内菌群存在明显差异,但该差异是Hp感染导致还是固有菌群结构差异导致感染的不同结局,亟待研究。本项目拟进一步通过胃镜采集正常人群、Hp感染者的胃粘膜组织,采用DGGE及16S rRNA测序等分子微生态学技术,进行菌群谱分析;利用无菌BALB/c小鼠分别构建胃内主要优势菌嗜酸乳杆菌和Hp的单菌、双菌悉生动物,同时利用体外乳杆菌生物膜模型,进行两种菌体内、外相互作用的比较观察,探明Hp感染与正常菌群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模式。本项目将有助于从微生态学角度探明Hp的感染机制,并为生物学防治Hp感染提供新思路。

结论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体后,仅一部分人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且临床表型各异,其致病作用除与毒力相关外,还与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胃内菌群是一个重要因素。本项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采集临床幽门螺杆菌正常携带者、感染者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胃粘膜标本,进行菌群分析及病理学检测,探讨人胃内菌群与Hp感染的关系。二是筛选胃内常居优势菌乳杆菌,利用悉生小鼠探明胃内乳杆菌与Hp相互作用机制。目前本项目已全部按研究计划完成研究,包括①对Hp阴性者、Hp携带者、Hp阳性患者胃内菌群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群胃内菌群有显著差异,Hp感染患者胃内定植的乳杆菌数量要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厌氧菌数量却显著增高,证明胃内细菌数量与Hp定植有密切关系。②利用PCR-DGGE技术,对蒙古沙鼠Hp感染模型进行菌群分析,发现随着Hp感染的持续,胃内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菌群种类、数量会明显减少。③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6株乳杆菌,筛选并体内外验证一株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较强的菌株L3;④成功建立了单悉生和双悉生小鼠模型;并观察到乳杆菌L3能降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和对胃粘膜的损伤。结果证明以嗜酸乳杆菌为代表的胃内菌群与Hp致病性密切相关,研究为生物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已发表SCI论著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篇。投送SCI论文1篇。筛选到的一株乳杆菌已送中国微生物保藏中心鉴定保藏(CGMCC8267),专利撰写中。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郭刚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