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距离悖论广受学术界关注,并存在多种解释。这些解释有一个共通之处,即距离代表的是跨国公司母国和东道国在宏观环境上的差异性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跨国公司负担的额外成本。我们称这一视角为距离成本观视角。换一个角度来说,距离还可以代表跨国公司母国和东道国在宏观环境上的差异性方向,以及由此导致的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的强弱。我们称这一视角为距离优势观视角。由此可知,距离概念存在着权变属性。本项目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承诺、进入模式和投资绩效为例,通过政治距离、经济距离、文化距离、地理距离来辨识距离成本观视角和距离优势观视角。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距离成本观视角可能并不普遍适用于所有距离变量,而且,可能恰恰是只使用距离成本观视角来分析所有距离变量才是导致距离悖论的主要根源。
Distance Paradox;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Flows;Entry Mode;Firm Performance
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学术界对“距离悖论”有多种解释,但却没有一致性意见。本项目希望通过距离优势观视角,研究距离变量与投资流向、进入模式和投资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此对“距离悖论”作出探索性解释。从项目立项至今,在学术论文方面,项目组共发表论文4篇。其中,1篇发表于CSSCI权威期刊《管理世界》,该文在2012年获得了江苏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 在研究文化距离和投资流向的关系时,我们认为,导致“文化距离悖论”的根源在于将文化距离和“外来者劣势”联系起来,忽视了文化距离可能带来的“外来者收益”。我们在文化距离的“外来者劣势”和“外来者收益”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理论框架,以此分析文化距离和投资流向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1993-2006年49个世界重要经济体在29个OECD成员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数据表明,文化距离和投资流向之间存在着水平S型曲线关系。 在研究文化距离与进入模式和投资绩效的关系时,由于数据来源受限制,我们只能使用投资于中国江苏省的外资企业数据。这使得文化距离的取值范围变小,约束了发现文化距离与进入模式和投资绩效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独资进入模式有负向影响,文化距离对投资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在国内学术会议方面,项目组在2011年召开了一次小型专题讨论会。项目负责人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距离优势观的研究思想。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距离优势观的创新性,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国际学术会议方面,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于2010和2012年举办的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第四届和第五届年会,向与会专家交流了距离优势观的想法,与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意见。另外,项目负责人2010年上半年在美国访学时,还积极参加所在学校的学术交流活动,听取国外专家对距离优势观的想法。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项目培养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殷华方副教授先后在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0年获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2012年被遴选为南京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带头人。本项目共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其中1名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南京大学商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