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遗产与自然保护领域都日益重视从单个遗产地走向遗产地体系,通过制定遗产地体系规划来实施遗产地的宏观、综合管理。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开始遗产地体系规划的探索,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仍缺乏法定地位,概念还不够清晰、认识还不准确,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尚不足,不同类型遗产的协调、整合不够,与国外的比较和借鉴不足等。本项目将在对国际上相关遗产地体系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借鉴、比较的基础上,对遗产地体系与体系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分省遗产资源禀赋的评价,提出未来应优先开展遗产地体系规划工作的建议省份,对其保护空缺提出完善建议,初步判识我国的若干遗产资源富集区,并合理界定我国不同尺度遗产地体系规划的关系,最后就我国省域/区域遗产地体系规划的规范提出建议。项目成果将为推动我国中观尺度的省域/区域遗产资源的整合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并对遗产地体系规划实践的规范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Heritage site system;National Park system;State Park system;provincial;system planning
(1)从世界遗产层面,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研究了濒危世界遗产的类型、地区分布及演变阶段,探讨了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评估方法,并将濒危世界遗产威胁因素分析与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对策相结合。(2)从国际层面,研究了美国自1972年之后完成的国家公园体系规划及评价成果,重点分析了保护空缺方法(GAP)的早期探索,分别对自然类型与历史文化类型的国家公园体系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遗产地体系评估、尤其是文化遗产体系的评估有重要借鉴意义。项目还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的风景河流体系、小径体系的保护与评估方法。同时,美国州立公园更强调在州层面满足州内居民就近享受户外休闲游憩机遇的意义。州立公园体系在特征、分类、规模标准及公园选址等方面均形成了成熟的评估方法,并依各州特色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评价体系。以伊利诺伊州州立公园体系规划为例研究了其风景、历史与娱乐休闲3类州立公园的重要吸引力评估、规模评估、质量保护评估、娱乐休闲机会评估、分布评估(可达性标准)等方法。(3)从国内实践层面,项目总结了我国自上世纪末以来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指出该类规划的应运而生是基于风景名胜区数量不断增加、类型更加多样、分布更加广泛,需要进行类型梳理、空间合理性评估、保护空缺鉴别、指导新建等评估。目前有6个省开展了此类工作贵州(2001)、黑龙江(2001)、山西(2004)、北京(2004)、福建(2005)、山东(2006)。但目前该类规划还缺乏法定地位,基础科学研究不够,成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比较性不足,编制方法受其城镇体系规划等影响较大,还未形成符合保护和管理需求的编制规范,与国际的衔接、比较和借鉴不足等。(4)从国内理论层面,对比、归纳了我国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目前的基本概念、定位、工作程序与技术路线、调研与数据需求、资源评价、目标与战略、结构规划、布局规划、分类规划、支撑体系、协调规划、实施与保障、行动计划等方面,形成可供比较的基本框架,共性代表内容。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我国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编制和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资源评价、结构规划、多方协调规划、多学科研究及规范标准等。强调省域/区域遗产地体系规划,向上可为搭建国家遗产网络奠定基础,向下可以指导各次区域、市、县遗产地的系统保护与利用,应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