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是世界首例经临床应用证实安全、有效的动物慢病毒疫苗。阐述该疫苗诱导免疫保护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中国EIAV疫苗免疫原呈多样性构成特征,且免疫原单一的疫苗感染性克隆毒在诱导免疫保护上明显差于疫苗株。据此,我们推测该疫苗免疫原多样性构成特征与诱导免疫保护有关。本项目将通过构建代表疫苗多样性免疫原主要组分的多个疫苗感染性克隆毒,比较这些毒株单独和混合免疫的免疫效果,对上述推测进行验证。此外,前期研究证实DNA疫苗初免联合重组痘苗加强策略可有效传递EIAV疫苗免疫原给免疫马,但传递的免疫原不发生疫苗弱毒免疫原在体内复制时的进化、突变。基于此,本研究亦将比较EIAVDNA疫苗+重组痘苗与疫苗感染性克隆毒在免疫诱导上的差异,探讨弱毒疫苗在体内特有的动态免疫原多样性在诱导免疫保护中是否起作用。开展本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如何设计慢病毒疫苗免疫原的难题。
EIAV;EIAVFDDV13;immunogen diversity;innate immunity;TLRs
我们的前期研究提示,EIAV中国疫苗株免疫原的多样性与其诱导良好免疫保护间可能具有相关性。本项目拟通过构建多个疫苗的代表性感染性克隆毒株,并进行单独和混合免疫及攻毒保护评价,对是否存在上述机制进行探讨。目前已完成了两个代表性感染性克隆毒株的构建和体外复制动力学评价,接下来需要开展动物实验。由于项目经费与拟开展的马体实验所需经费差额过大,对代表性克隆毒株的联合和单独免疫比较实验需延后开展。目前正在通过其他渠道争取经费以尽可能保障后续研究的进行。同时基于对项目经费充分利用的原则,将本项目的研究重点调整为对疫苗和疫苗感染性克隆诱导固有免疫激活的作用进行评价。由于固有免疫的激活与后续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建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本研究完成的对疫苗株与疫苗感染性克隆毒株诱导天然免疫作用的比较分析,对于解析疫苗株和疫苗感染性克隆毒株在诱导免疫保护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完成的课题研究,获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如下1,在诱导免疫保护上存在差异的EIAV疫苗株和疫苗感染性克隆毒株,对宿主细胞eMDMs的固有免疫应答激活的诱导同样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疫苗株相较于疫苗感染性克隆毒株,可明显激活TLR3并协同上调IFNβ的产生。而考虑到IFNβ的产生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建立间的密切相关性,推测EIAV疫苗株EIAVFDDV13可能借由诱导IFNβ表达上调而促进对良好免疫保护的诱导。2,TLR3的激活和IFNβ的产生,对于EIAV的再感染具有明显的抵制作用,表现在EIAVFDDV13和PolyI:C作用下的eMDMs,均对后续感染的致病毒株EIAVUK3产生了明显的抵制作用。该作用对于EIAVFDDV13在宿主细胞及体内的低水平复制,对EIAV致病毒株感染的非特异性抑制等,是否产生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基于上述已获得的研究结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重点关注疫苗毒株的核酸多样性组成特征与固有免疫激活差异形成间的相关性。预期研究成果将与后续开展的免疫原多样性与诱导保护性免疫的动物实验一起,推进对EIAV中国疫苗株诱导良好免疫保护机制的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