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144站中更新世距今约100-50万年之间的沉积物,开展高密集的有孔虫氧、碳稳定同位素和Mg/Ca比值分析,结合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微体化石的定量分析,以及碳酸盐、有机碳和粒度等沉积学特征分析,获得平均时间分辨率约200年的地层与古环境剖面,采用多种替代性标志提取千年尺度气候波动与短期事件的深海记录,并着重探讨东亚古季风、海水上层结构和深部水的响应。在此基础上,通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144站中更新世距今40~140万年间沉积样品,开展高密集的有孔虫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和Mg/Ca比值测定以及沉积物粒度分析等,采用多种替代性指标提取东亚季风、海水上层结构和深部水的变化信息,并与南沙海区ODP1143站和赤道西太平洋ODP807站的结果相比较,发现了一系列具有全球意义的新现象,揭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化,为探讨轨道周期转型的区域响应和快速气候变化的机制提供了大量新资料,在中更新世高分辨率古海洋学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首次建立起平均时间分辨率~300年的中更新世地层古环境剖面。 2)揭示千年尺度快速气候变化普遍存在于中更新世,且其变幅随着轨道周期的转型而发生"转型"由转型之前的间冰期时强,变为转型之后的冰期时强,并有整体逐渐增大的趋势。这说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不仅体现在轨道周期上,也体现在千年尺度气候波动的变化特征上。 3)发现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前,南海北部具有热带气候的特征;转型之后南海北部与南海南部及西太平洋暖池的气候变化差异明显增大,这可能与东亚冬季风的增强有关。
主要从事古海洋学与海洋微体古生物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主讲“古海洋学与古湖泊学”、“海洋地质学”、“有孔虫”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近年来,负责主持了十余项国家和部委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二级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