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子水平重点关注轮状病毒感染与小儿肠套叠之间的关系问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核酸序列测定等方法同时确定其中轮状病毒的G、P两个血清型统的型别,力图明确轮状病毒在小儿肠套叠发病中的地位,为明确肠套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防和减少肠套叠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自己安全有效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和使用提供参考资料。
肠套叠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位居小儿外科急性肠梗阻首位。许多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有关轮状病毒与肠套叠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原发性肠套叠患儿急性期GAS和MTL水平显著升高(P<0.05),GLU水平显著下降(P<0.05);恢复期时GAS已下降至正常水平,GLU也上升到正常水平,但MTL变化不明显,仍维持较高水平;由于不能明确此激素水平的变化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还是肠套叠的继发变化,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2、采用PAGE方法对72份肠套叠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通过ELISA法检测另外72份小儿肠套叠患者粪便标本,发现轮状病毒感染率达58.3%,但进一步采用PCR方法进行检测都未得到阳性结果;且对26份小儿肠套叠患者术中所取组织进行RT-PCR,结果也均为阴性。结合肠套叠无明显季节性、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而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确的季节性、感染无性别差异,本研究认为轮状病毒感染与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轮状病毒感染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病中无明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