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纹伊蚊是我国主要的登革热传播媒介,因此其预警和防治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突破口。白纹伊蚊是我国的广布蚊种,气象因素、环境因素、人口变化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其分布和扩散。现有登革热的防制研究中,普遍以布雷图指数等指标作为依据,但阈值本身不能从更宏观和更精确的角度直接研究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动、相互作用和可能结果。我国以往研究白纹伊蚊种群分布和动态变化大多是通过野外调查和传统的多元回归等方法,同样无法尽可能完全和精确地判断其变化趋势。本研究将采用生态位模型和种群动态模拟软件研究我国白纹伊蚊生态位特征和种群动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软件分析和预测我国白纹伊蚊的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绘制我国白纹伊蚊专题地图,并结合登革热流行的其他风险因素,确定我国白纹伊蚊及登革热的监测重点,为登革热的预警和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Aedes albopictus;Dengue fever;potential distribution;Bysian network model;hierarchical warning technolog
通过分解研究目标,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1、中国白纹伊蚊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登革热的风险评估研究基于白纹伊蚊的生物学特征和种群分布现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生物气候原理的CLIMEX模型和基于生态位原理的GARP模型,分别分析了白纹伊蚊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预测了白纹伊蚊在我国的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我国的许多省市都是白纹伊蚊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最适宜的分布区是北纬30°以南,即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和云南等省。西北边界延伸至四川的东南部和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四省的南部、以及甘肃和西藏的局部地区。通过结合的登革热流行情况,我们确定了中国登革热流行的高风险省份及地区,北纬25°以南的热带及邻近的亚热带区域流行风险最高,南方的其他地区也需要警惕登革热的传入。预测了白纹伊蚊在中国的适生区并做出了登革热的风险分析,对白纹伊蚊和登革热的监测重点和制定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广东省登革热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SPSS13.0 for Windows、ArcGIS 9.3、Crimestat 3.3等软件对广东省2005-2010年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性病例在时间上的分布模式和在空间上的聚集状态分别进行描述,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空间叠加和卡方检验等方法探索两者在时空维度上的联系。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78-2010年登革热年发病率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例数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8月开始上升,9、10月份达到高峰;输入性病例的中心位于东莞市,呈现“局部聚集”和“总体分散”的分布模式;本地感染病例的中心位于中山市,呈现“局部聚集”和“总体聚集”的分布模式。1978-2010年广东省登革热年发病率为“白噪声”序列,没有规定的流行周期间隔,约每隔3-5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流行范围在逐渐扩大。 3、基于媒介和气候资料研究广东省的登革热风险分级预警技术采用贝叶斯信任网络软件(BN PowerSoft)建立登革热风险预测模型,一般登革热疫情多发生在布雷图指数较高、气压较低、气温较高、降水量较高、平均湿度较大、风速较小的地区和时间。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提示气压和湿度除了对登革热风险产生直接作用外,还可通过影响伊蚊密度而对其产生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