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探讨了长期不同牧压梯度对大针茅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放牧对大针茅种群个体根系生物量季节动态的影响表现为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N"字形变化趋势,且中度放牧促进了根系生物量的增加,重度和轻度放牧使生物量降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土壤pH值增加、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下降,有效磷、有效钾、脲酶、过氧化氢酶是重度放牧区最低。放牧对夏季和秋季根系土壤微生物有显著影响,而春季影响不显著。轻度放牧样地AM真菌对大针茅根系总侵染率最高,重度放牧样地最低,总侵染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轻度放牧>对照区> 中度放牧>重度放牧;通过嵌套PCR技术并利用Blastn的分析比对,确定大针茅根系中的AM真菌属于球囊霉目。从大针茅根系中分离纯化到可培养的17株内生真菌,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别与子囊菌纲(Ascomycetes)、尖孢镰孢芬芳变种、三线镰刀菌、炭角菌属、爪哇正青霉、Embellisia sp.的亲缘关系较近。用分离出的内生真菌、根际土和根系的混合物分别对无菌大针茅进行侵染,其中H-6菌株对大针茅叶片数和干鲜重有显著提高,AM真菌则对大针茅株高有显著提高(P<0.05)。
英文主题词grazing intensity, rhizosphere, non-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endophytic fun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