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胡颓子属植物具有抗旱、耐盐碱、改良土壤等优良生态学特性,其枝、叶、花、果均具有利用价值,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植物。开发利用这类植物资源对于增加植物品种资源储备,实现经济林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该属植物栽培历史久,表型性状变异大,过渡性状多,分类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致使栽培类群分类研究仍处空白,成为制约胡颓子属植物开发利用的瓶颈。本研究拟以二元分类法为理论基础,以性状的动态变化观测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性状变异式样,筛选确定可靠的分类性状,探索针对该属植物经典分类研究的新方法;结合SRA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完成新疆胡颓子属栽培类群种下等级及(或)生态型的划分;完善新疆胡颓子属植物栽培类群的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等资料。研究结果不仅对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对于推动胡颓子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Elaeagnus L.;Variation pattern;Xinjiang;Morphology;Cytology
胡颓子属植物具有抗旱、耐盐碱、改良土壤等优良生态学特性,其枝、叶、花、果均具有利用价值,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植物。然而该属植物栽培历史久,表型性状变异大,过渡性状多,栽培类群分类困难,成为制约胡颓子属植物开发利用的瓶颈。本研究拟通过筛选确定可靠的分类性状,分析性状变异式样,结合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完成新疆胡颓子属栽培类群种下等级及(或)生态型的划分。课题共计收集新疆阿克苏、吐鲁番、哈密、阿勒泰、喀什等七个地州(市)238株的花果配套种质标本。通过性状筛选,确定了花盘先端有毛无毛、花柱与雄蕊的长短比、花被裂片程度三个性状较稳定的分类依据。通过孢粉学研究,对该属孢粉学资料进行了补充,研究发现沙枣、尖果沙枣及大果沙枣的花粉均为中等大小,萌发孔类型均为三孔沟型。在花粉极面观形状、赤道面观形状以及外壁纹饰上均出现多样性的变化,不宜作为稳定性状应用于分类,大果沙枣的花粉可以从花粉粒大小上区别于其他两种。新疆胡颓子属植物的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均产生了丰富的变异,18个质量性状中变异较高的是果核形状和覆盖鳞片程度,较低的是花被裂片比和叶基部形态;21个数量性状中果实及果核的千粒重变异系数变异最大。根据筛选出的性状,新疆胡颓子属植物可划分为九个变异式样,分别属于尖果沙枣、沙枣、大果沙枣三个种,对九个变异式样可采用果实与果核纵横径、千粒重及果形指数、果核形状、果面颜色,花盘有毛无毛、花部特征等性状建立分类检索表。细胞学研究表明该属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14,染色体相对长度差异较大,每一类的染色体组往往由三至四种规格染色体组成。平均臂比介于1.746-1.511之间,核型不对称系数的变异范围较小,均约在68%左右,其中少数个体具有随体,并且多数随体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上。根据核型结果聚类可将种下等级划分为7类,但种下等级划分均没有与形态分类结果结果一一对应。但从核型不对称系数结合形态分类结果可以判断出尖果沙枣相对大果沙枣来说属于较为原始的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进行过多次探索,但由于多种原因无法深入,成为本课题执行中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完善了新疆胡颓子属植物栽培类群的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等资料,提出新疆胡颓子属的种下等级划分方法,基本解决了该属栽培类群的分类,达到课题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