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还原性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还原吸附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还原性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还原吸附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21077024
  • 申请代码:B0703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刘明华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福州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鉴于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所带来的严重健康安全威胁及目前氯化消毒副产物去除方法、传统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局限性,本项目以球形纤维素珠体为骨架,通过化学修饰,引入还原性官能团,制备出还原性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特别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甲烷这三种物质的高效还原吸附去除。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吸附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因素效应着手,探讨在整个还原吸附过程中,吸附剂结构和物化性能的改变情况、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并进行还原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掌握还原吸附过程中吸附速率、活化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吸附质的关系,同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揭示还原吸附剂对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还原吸附机理,为污染物质的高效还原吸附去除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结论摘要:

鉴于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的危害及其降解方法的局限性,本项目以球形纤维素珠体为骨架,通过化学修饰,引入还原性官能团,制备出系列还原性球形纤维素吸附剂(CMTA、GC-ZIN、MS-ZIM、ZVI-ASCB、ZVIN-ASCB),并将其应用于CDBPs(包括三氯乙酸TCAA、二氯乙酸DCAA、三氯甲烷TCM)的高效还原吸附去除,研究其还原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CMTA的粒径主要分布在4.5~5.2 mm范围内,比表面积为339.4 m2/g,含有酰胺基和亚磺酸基,并以亚磺酸基对TCAA的还原脱氯作用为主;在溶液pH值为7,TCAA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反应时间为180 min,反应温度为30℃,氧化还原电位为-320 mV时,CMTA对TCAA的去除率为96.33%,平衡吸附容量为4.49 mg/g。(2)GC-ZIN的比表面积为288.7 m2/g,表面负载有零价铁镍;在溶液pH值为3,TCAA初始质量浓度为80 mg/L,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30℃,氧化还原电位为-332 mV时,GC-ZIN对TCAA的去除率达99.67%,平衡吸附容量为12.02 mg/g。(3)MS-ZIM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2~1.6 mm的范围内,比表面积为358.2 m2/g,表面负载有零价铁和纳米氢氧化镁颗粒;在溶液初始pH值为6,DCAA初始质量浓度5 mg/L,吸附时间90 min,吸附温度为40℃,振荡速度为140 r/min,氧化还原电位为-300 mV时,MS-ZIM对DCAA的去除率为99.90%,平衡吸附容量为4.73 mg/g;去除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反应活化能为69.8 kJ/mol。(4)在吸附剂用量为5 g/L,TCM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6.7 mg/L,溶液pH值为3.1时,ZVI-ASCB对TCM的去除率最高,达84.4%,其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5)ZVIN-ASCB能将TCAA和DCAA完全降解,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TCAA可先脱去一个氯离子生成DCAA,然后DCAA再进一步脱氯;TCAA也可一次性脱去两个或三个氯离子,直接生成氯乙酸或乙酸根。这说明ZVIN-ASCB对TCAA的降解不仅是一个逐步脱氯的过程,而且是逐级脱氯与多级脱氯相结合的过程。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7
  • 6
  • 0
  • 0
  • 2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9 会议论文 2 获奖 3 专利 2 著作 2
刘明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