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长江河口典型复式河槽南支主槽和副槽新桥水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历史资料对比、实测资料统计分析、GIS方法定量计算和物理模型模拟等手段,对比分析长江河口南支复式河槽水动力结构、地貌变化和沉积特性,揭示长江口南支复式河槽动力作用过程对河槽沉积和地貌特征的影响,探讨不同时间尺度地貌与动力的响应关系,利用长江口大比尺整体潮汐泥沙模型的优势建立地貌与动力之间的量化关系并进行影响复式河槽地貌演化的控制因子研究,从而阐明长江南支复式河槽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趋势。此项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长江河口的演化规律,丰富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并为长江口南支的综合开发以及两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长江河口典型复式河槽南支主槽和副槽新桥水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历史资料对比、实测资料统计分析、GIS方法定量计算和物理模型模拟等手段,分析长江河口南支复式河槽主槽和副槽的水动力结构、地貌变化和沉积特性异同,揭示长江口南支复式河槽动力作用过程对其沉积和地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河口涨潮槽的水动力和泥沙输移极为复杂,不仅存在洪枯季节的水文特征变化,而且存在着洪季大小潮和枯季大小潮的变化,只有枯季在涨潮槽才能表现出一定的水沙涨潮优势。(2)涨潮槽中的沙波波型指数大于落潮槽。沙波一般倾向下游,但是在涨潮槽内有部分沙波倾向上游。(3)涨潮槽新桥水道在近一百多年的演化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最近45年),河口岸线与外海的潮汐传播方向一致,新桥水道处于平衡阶段。上游来水来沙会影响到河槽内局部冲淤。如果由于工程影响,上游的来沙量减小11-33%,新桥水道的体积将减小1-3%。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长江河口的演化规律,丰富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并为长江口南支的综合开发以及两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