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失同步化心衰左心室电生理重构的影响
  • 项目名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失同步化心衰左心室电生理重构的影响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0126
  • 申请代码:H02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云龙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心衰患者约50%死于猝死,主要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衰时左室电生理重构引起的区域性复极差异(复极离散)及传导异常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心室失同步化加剧区域性电重构,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增加猝死。临床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拟通过消融左束支和高频心房起搏建立失同步化心衰的犬模型,观察左室心肌区域性电生理重构;使用单向动作电位(在体)和膜片钳(离体)技术,以左室前壁(最早激动部位)和后侧壁(最晚激动部位)心肌单向动作电位时程/动作电位时程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为主要指标,观察给予CRT治疗后左室区域性复极差异和传导速度的变化,并通过膜片钳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跨膜离子流的变化,以论证CRT能够一定程度逆转左室心肌区域性电重构的假说,明确CRT可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结论摘要:

心衰时左室电生理重构引起的区域性复极差异(复极离散)及传导异常是其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室失同步化加剧区域性电重构,加剧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临床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首先,本项目通过消融左束支和高频心房起搏建立失同步化心衰的犬模型,观察左室心肌区域性电生理重构,结果提失同步化心衰左室前壁和左室后壁的跨膜离子流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不同;然后使用单向动作电位(在体)和膜片钳(离体)技术,观察左室前壁(最早激动部位)和后侧壁(最晚激动部位)心肌单向动作电位时程/动作电位时程明显不同,并且两部位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也不同;最后给予CRT治疗后观察到左室前壁和后侧壁左室区域性复极差异趋于缓和,传导速度的差异也趋于一致,并通过膜片钳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跨膜离子流的变化也与整体电生理特征的变化一致,从而论证CRT能够一定程度逆转左室心肌区域性电重构的假说,明确CRT可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王云龙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