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鸥菌(Laribacter hongkonggensis )为2001年在香港新发现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以淡水鱼为载体引起人急性胃肠炎的食源性疾病。为阐明我国沿海省份淡水鱼中香港海鸥菌的污染特点及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本项目拟发挥2006年已获得沿海5省份淡水鱼污染香港海鸥菌资料,方法上运用细菌基因组差异显示技术建立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细菌分子分型技术,同时结合食源性疾病腹泻患者监测数据,对分离自腹泻患者和淡水鱼中的该菌进行分子分型对比,阐明香港海鸥菌的致病性及评估淡水鱼污染的香港海鸥菌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中的危险性。本研究结果将提供香港海鸥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评价香港海鸥菌引起食源性腹泻的致病能力,对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危险性评估。
Laribacter hongkongensis;Aquatic product;Drug resistance test;Molecular typing;Risk assessment
香港海鸥菌(Laribacter hongkonggensis )为2001年在香港新发现的致病菌,主要以淡水鱼为载体引起人急性胃肠炎、尤其是较严重胃肠炎型的食源性腹泻疾病。本研究目的是阐述香港海鸥菌对鱼类的污染状况、地区分布、季节分布,建立该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评该菌引起人群食源性腹泻的致病能力,进而对可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危险性评估。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的污染调查概况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北京和河北省在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饭店采集的鱼类产品进行了香港海鸥菌的监测。检测了2198份鱼类样本,其中草鱼为495份、鲤鱼为497份、其他淡水鱼为863和343份海水鱼。分离可疑香港海鸥菌68株,主要从草鱼中检出,检出率为3.01%,经PCR方法及表型和生化鉴定32株符合技术手册的要求,其中25株分离自草鱼。香港海鸥菌对实验动物毒力的研究采用浓度1000CFU/mL,10000CFU/mL,100000CFU/mL香港海鸥菌的细菌悬浮液,经口灌胃给予实验小鼠一定剂量,该菌并未对实验动物产生明显的致病性或死亡。说明从鱼类体内中分离出来的香港海鸥菌致病性较低,对人群的危害属于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群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较低。依托2010年卫生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平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临床症状共采疑集似香港海鸥菌腹泻患者的粪便300余份,限于该网络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腹泻主动监测性能力有限,未从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香港海鸥菌。限制了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对分离自食源性疾病腹泻患者的致病原进行溯源,阐明香港海鸥菌对腹泻患者的致病性,通过和淡水鱼产品中分离到的香港海鸥菌进行分子分型对比,估评该菌可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危险性工作的开展。耐药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香港海鸥型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噻酚、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根据本课题香港海鸥菌对实验动物毒力的研究结果,推测香港海鸥菌为低致病性菌种,同时国内未见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故引起人群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