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高频GPS观测网的强震地面运动监测方法与地震学应用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高频GPS观测网的强震地面运动监测方法与地震学应用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4023
  • 申请代码:D0401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殷海涛
  • 依托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GPS在现今地壳运动监测和地震危险性判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记录地表位移,但目前GPS通常是利用日均值来研究长周期的地壳形变,如板块运动或冰后回弹等。近期随着接收机技术和存储能力的提高,高频(1Hz)或超高频(20Hz-50Hz)GPS能记录秒尺度的真实地表位移,可为强震产生的近远场同震位移做出正确估计,为研究地震波传播和动态的地表破裂过程提供一项新的工具,进而为区域抗震设防提供可靠资料,达到防震减灾的目标。本项目利用高频GPS观测网,结合现代数据处理理论,研究高频GPS在监测强震地表运动时的数据解算方法,关键问题涉及高频GPS各类误差的有效筛分,瞬时模糊度解算,震时大气扰动分析,震时参考站的确定,时空滤波的改进,高频坐标时间序列的信息提取及地震学应用等。本研究将依托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及区域网的高频GPS观测资料开展。

结论摘要:

高频GPS能记录秒尺度的真实地表位移,可为强震产生的近远场同震位移做出正确估计,为研究地震波传播和动态的地表破裂过程提供一项新的工具。本项目结合现代数据处理理论,研究了高频GPS在监测强震地表运动时的数据解算方法,计算获取了汶川地震、日本地震造成的强地面运动图,并对实时高频GPS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本项目首先对高频GPS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改进了恒星日滤波模型和空间滤波模型对解算结果进行优化,有效的消除了初始结果中的日重复性误差和区域共模误差,提高了其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然后,提出了震时参考站的选取方法和相对定位中消除参考站影响的方法,解决了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本项目以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为例分析了震时的地表运动特征,表明此次地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效应。通过对地面站点运动方式的分析,可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可靠的资料。最后,通过分析实时高频GPS的处理流程,研究了其在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并利用2010年El-Mayor Cucapah Mw7.2级地震的实际数据对其方法进行了验证,说明利用高频实时GPS观测网可以有效减少大震震级估计的时间,可为地震、海啸预警提供有力支持。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殷海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