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新生在缺血性疾病防治中至关重要, 近期研究表明EphrinB2及受体EphB4介导的双向信号通路诱发血管生长效应相反,是调控血管新生的关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具有促血管适度生长特征,药效曲线呈倒U型,可将血管生长控制在生理范围内,有效避免西药VEGF一味促血管生长带来的毒副作用,且在倒U型曲线两端不影响血管生长时EphrinB2表达上调,提示该药可能通过激活正向信号的负性作用进而控制血管生长。据此,本项目提出 "血府逐瘀汤调控EphB4/EphrinB2双向信号通路是其促血管适度生长的关键环节"这一假说,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利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等技术,分别通过激活或阻断正向和反向信号系统来观察双向通路在药物促血管生长中的作用,初步揭示血府逐瘀汤促血管适度生长机理,为该方及活血化瘀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研究中医药调控血管新生机制奠定基础。
xuefu zhuyu decoction;ephrinB2/EphB4 bidirectional pathway;angiogenesis;;
血府逐瘀汤具有促血管新生功效是其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促血管新生西药VEGF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具有诱发血管生成源性疾病如肿瘤的潜在风险相比,血府逐瘀汤可抗动脉粥样硬化,且长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至今未见其有诱发血管源性疾病的报道。本项目组前期工作表明血府逐瘀汤调控血管适度生长是其临床疗效有别于VEGF的关键因素,但其作用机制不明。本项目从ephrinB2/EphB4双向信号通路角度研究血府逐瘀汤调控血管适度生长的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对血管内皮细胞HMEC-1的迁移、粘附和成血管行为均表现出促进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其中2.5%药物血清作用48h对此三个环节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最佳促血管生长的药物条件。这部分结果从细胞水平研究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的特点和机制,为项目组提出“血府逐瘀汤适度促血管生长”以及“活血生新”的新理论以及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2、在最佳促血管新生药物浓度下,进一步分析药物对ephrinB2和EphB4两个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药物血清诱导12h, EphB4表达上调;干预24h, EphB4表达下调,而ephrinB2表达上调;至48h药物作用消失。提示药物促血管新生作用与ephrinB2/EphB4密切相关,为药物“活血生新”提供分子机制。 3、在最佳促血管新生药物浓度下,开展ephrinB2/EphB4双向信号通路在药物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药物作用9小时即可短暂开放反向信号通路,随后在12小时短暂开放正向信号通路,其中反向信号与“促”相关,正向信号与“适度”相关。为“血府逐瘀汤适度促血管生长”提供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