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缺血后处理保护作用机制:线粒体氧化应激与DNA修复酶
  • 项目名称:缺血后处理保护作用机制:线粒体氧化应激与DNA修复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0591
  • 申请代码:H15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张秀英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缺血后处理(I-postC),即缺血后持续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再灌注/缺血处理,可减轻再灌注损伤, 其保护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提出如下假说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产生大量活性氧簇(ROS),损伤线粒体DNA(mtDNA),造成mtDNA碱基错配/缺失,导致mtDNA 编码的呼吸链相关蛋白生成障碍,使线粒体膜势能降低或缺失,线粒体功能障碍而引起细胞凋亡。I-postC通过减少线粒体ROS产生,或者通过激活DNA碱基切除修复酶(如OGG1,MYH,NEIL1,MTH1)修复损伤的mtDNA,从而维持线粒体呼吸链的正常功能,减轻或避免再灌注损伤。本研究利用大鼠肾脏缺血后,短暂、多次再灌注/缺血处理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研究缺血后处理对mtDNA损伤和修复以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阐明I-postC的保护机制,优化I-postC条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结论摘要:

缺血后处理(I-postC),即缺血后持续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再灌注/缺血处理,可减轻再灌注损伤, 其保护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大鼠肾脏缺血后,短暂、多次再灌注/缺血处理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研究缺血后处理对线粒体DNA损伤和修复以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阐明I-postC的保护机制,优化I-postC条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破坏作用已被人们广为接受。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内产生过量的ROS可损伤蛋白质,脂质,DNA以及刺激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损伤。本研究发现,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产生大量ROS,损伤线粒体DNA(mtDNA),造成mtDNA碱基错配/缺失,导致mtDNA 编码的呼吸链相关蛋白生成障碍,使线粒体膜势能降低或缺失,线粒体功能障碍而引起细胞凋亡。I-postC通过减少线粒体ROS产生,并通过激活DNA碱基切除修复酶(如OGG1,MYH,NEIL1,MTH1)修复损伤的mtDNA,从而维持线粒体呼吸链的正常功能,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 会议论文 1
张秀英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