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茶园气流扰动防霜控制策略研究
  • 项目名称:茶园气流扰动防霜控制策略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1089
  • 申请代码:C1301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胡永光
  • 依托单位:江苏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气流扰动方法和技术提高了抵御农业霜冻害的能力,但其控制机理尚不完备,导致控制能耗大,甚至控制失误。针对茶树的晚霜冻害,在前期研究逆温气流扰动防霜的基础上,揭示气流扰动防霜的新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反逆温过程中扰动气流缓解霜冻害的新机制;通过霜冻形成过程中叶片热阻特性参数变化规律,提出确定临界低温点的方法,建立它与降温速率、风速、湿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构建临界低温数据库;然后基于临界低温,研究通过逆温差进行控制的策略,探求满足系统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建立气流扰动防霜作用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仿真,验证和优化防霜控制效果。反逆温气流扰动缓解融霜机理和临界低温测试方法的研究,丰富了气流扰动防霜的理论体系;基于临界低温的逆温差控制策略,确保系统可靠节能运行,从而解决了气流扰动防霜控制的瓶颈问题。

结论摘要:

为制订完备节能的气流扰动防霜控制策略,首先测试了茶园近地逆温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晚霜发生预测及冻害等级识别模型;仿真模拟气流扰动防霜作用过程,揭示出逆温、反逆温阶段的防霜机理;然后系统分析防霜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临界低温的逆温差控制策略;提出指示茶树叶片临界低温的电测方法,并建立不同风速和湿度条件下的临界低温的数据库;确定了不同时间尺度上防霜操作启闭的合理时机;最后开发了气流扰动防霜技术系统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1)有霜夜晚的气温从傍晚开始先快后慢地下降,到凌晨降至最低,期间出现典型的逆温现象;然后气温快速回升,直至逆温全部消失(即反逆温变化);在夜间同一时刻,1.5~3 m和6~7.5 m高度范围内,逆温变化均很明显,但后者的逆温强度较大,可作为气流扰动动力源的合适高度。(2)建立的晚霜初、末霜发生日期的GM(1, 1)模型,其后验差的比值均小于0.35,且模型精度均大于0.95,拟合精度达到优级;获取不同低温冻害处理茶树叶片表面的漫反射光谱,采用PLS+ANN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最佳,其回判均方根误差为0.1512,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950,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0725%。(3)对气流扰动防霜作用过程进行CFD仿真,可知距地面1.2 m高处水平面上温度和风速分布呈梨状对称分布,由近及远、由中间向两侧温度逐渐降低;在地面温度-2.15 ℃和逆温层上方温度5.85 ℃的条件下,扰动该气流场,可使核心区域温度提高4 ℃。(4)基于临界低温的逆温差控制策略,满足气流扰动防霜的充分必要条件,避免系统运行的空操作或误操作,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控制节能约20%;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的电容在某一低温时出现突变的尖峰,可以用于指示其临界低温;并建立了不同风速、湿度条件下临界低温的数据库。(5)不同时间尺度上防霜作用效果试验表明,应在茶树萌芽前不少于7 d开始启用防霜机,霜夜合适的启动和延停时机分别为降霜前1.0 h和日出后1.0 h。 本研究丰富和完善了气流扰动防霜的控制技术体系,对防霜装备的可靠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项目已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EI收录6篇次,录用SCI收录源论文2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件;培养硕士5名;参加国际会议4次;圆满完成项目计划任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1
  • 7
  • 1
  • 0
相关项目
胡永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