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已成为近几年肿瘤分子病因学的研究热点。异常的DNA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90% 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号染色体短臂(3p)上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根据"two-hit" 学说,推断非小细胞肺癌的候选抑癌基因很可能定位于3p上。本项目拟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外周血及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为材料,对位于3p上的15个癌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进行甲基化分析,筛选出外周血中最能代表DNA甲基化异常的基因,为利用外周血DNA甲基化异常来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思路。找出最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诊断标记。同时,分析各个基因DNA甲基化异常与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等)之间的相关性,为能否利用DNA甲基化异常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证据。
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的主要内容,成为近几年肿瘤分子病因学的研究热点。我们课题组首先建立了稳定的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的关键技术。然后运用该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癌与癌旁组织、对应的外周血(健康人血样作为对照),对3号染色体短臂(3p)上的若干个癌相关基因进行DNA甲基化异常分析。结果发现(1)癌组织中hOGG1、RAR-B、RASSF1A、BLU和FHIT等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频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呈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7;P<0.001;P<0.001;P=0.017;P=0.022);(2)56.7%的癌组织、6.7%的癌旁组织和0%的正常血样为CIMP(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阳性,这说明CIMP的状态与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血样显著相关(P<0.001);(3)CIMP的状态还可能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显著相关(P=0.0166);(4)hOGG1和RASSF1A有希望成为NSCLC外周血中DNA甲基化异常的基因的代表(P=0.012;P=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