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最新研究发现,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通过抑制CD8+T细胞与pMHC的亲和力及下调其CD3ζ链表达,使其杀伤能力受损,是肿瘤逃脱宿主免疫清除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也发现HIV感染后,CD8+T细胞与pMHC的亲和力及CD3ζ链的表达也处于下调状态。但,目前MDSCs在HIV感染中频数、功能的变化,及是否损伤了CD8+T细胞的功能尚无回答。本项目立足于MDSCs与CD8+T细胞功能改变的关系这一国际前沿热点,以不同HIV-1感染阶段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免疫、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技术,深入探讨HIV感染后不同病程阶段MDSCs的频数、功能变化,并通过其与CD8+T细胞的共培养,验证其对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HIV-1逃脱机体免疫清除的可能机制,以期为HIV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依据。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ArginaseⅠ;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t
通过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的频数改变,分析了外周血中MDSCs与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探讨了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外周血MDSCs频数的影响。发现抗病毒前AIDS患者外周血MDSCs频数较HIV感染无症状者高,且与HIV病毒载量成负相关,在开始HAART后12个月,外周血中MDSCs显著下降。同时,检测了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中精氨酸酶Ⅰ(ArgⅠ)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发现AIDS患者的淋巴结中ArgⅠ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淋巴结,AIDS患者临床分期早中期淋巴结中ArgⅠ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而中晚期淋巴结中人ArgⅠ表达水平有差异;iNOS在不同组研究对象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另外,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ArgⅠ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而HIV病毒载量与ArgⅠ的表达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