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抑郁对诱发痛与自发痛分离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抑郁对诱发痛与自发痛分离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0828
  • 申请代码:H09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王宁
  • 负责人职称:博士后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表明,抑郁对诱发痛和自发痛的影响存在分离效应,即抑郁能够减弱诱发痛而增强自发痛。这种分离效应对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都造成了困扰,对其机制的解释至今众说纷纭,难得定论。本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拟综合运用行为学、行为药理学、清醒动物电生理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诱发痛与自发痛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角度,探索这种分离效应的成因,从而为阐明抑郁影响疼痛的神经机制奠定基础。该研究从行为到分子到高级中枢的层面深入而科学的解释抑郁对疼痛的影响,挑战以往研究者认为诱发痛与自发痛是截然对立的这种思维观念,使得抑郁对疼痛的影响明朗化。本研究不仅是对抑郁与疼痛相互作用的有力的理论补充,并且为临床治疗抑郁控制疼痛以及更好的解决抑郁与疼痛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深远的应用前景。

结论摘要:

本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行为学、行为药理学、清醒动物电生理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大鼠慢性不确定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和嗅球切除抑郁模型,从诱发痛和自发痛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角度,探索抑郁对诱发痛和自发痛存在分离效应的成因,并试图阐明抑郁影响疼痛的神经机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给予大鼠高频多次的伤害性热辐射诱发痛刺激可产生痛觉敏化现象,并且5-羟色胺能受体拮抗剂可增强这种痛觉敏化现象,此外高频多次伤害性热辐射刺激在背内侧丘脑以及杏仁基底外侧核等情绪相关脑区可产生较强的神经电活动,与福尔马林足底注射产生的自发痛的神经反应强度相类似。而在抑郁状态下,行为学研究发现随着随着高频伤害性热辐射刺激次数的增加,抑郁减弱诱发痛的现象消失,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也证实在大鼠足底给予高频次伤害性热辐射刺激可引起脊髓背角即刻早期基因蛋白的表达,且与福尔马林足底注射结果相类似,在抑郁状态下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此外,本研究还证实抑郁造成的诱发痛减弱可能与抑郁对认知的影响有关,通过建立痛觉相关条件化模型,研究大鼠的抑郁情绪对伤害性回避动机的影响,证实在抑郁状态下大鼠的伤害性回避动机减弱。本项目通过上述研究,证实诱发痛与自发痛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当给予大鼠高频多次热辐射诱发痛刺激时,可产生部分类似于自发痛的神经特性,同时抑郁对诱发痛和自发痛的作用效果也存在一致性,而前期发现的抑郁增强自发痛减弱诱发痛现象则可能是因为诱发痛刺激较弱且持续时间短,不足以引发下行抑制系统的激活;而抑郁状态下大鼠伤害性回避动机减弱现象则可能是抑郁减弱诱发痛的主要因素。本项目从多方面多角度证明了上述结论,为探索抑郁与疼痛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补充,并且为解决抑郁与疼痛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同时为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王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