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两个主要亚型是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CYP11B2、CYP11B1的基因多态性是原醛中倍受关注的遗传学内容。前期在93例APA中对5个常见DNA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发现单体型AGACT和 AGAWC是APA术后持续高血压的遗传风险因素。以上述发现为基础,本课题拟在原醛亚型APA组和IHA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500-1000例)中,对二基因代表性的多态性位点(6-10个),用Taqman探针等方法检测基因型分布;用荧光定量 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二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定位。综合临床检测指标如血清醛固酮水平等,评估上述基因多态性在原醛亚型中的分布及可能作用;通过随访,确定原醛不同预后(手术效果好/效果差)的基因型分布,探讨此类基因多态性在原醛亚型预后中的价值,指导临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Gene polymorphism;Gene mutation;Clinical prognosis;
本课题研究主要针对CYP11B1、CYP11B2基因的多态性与醛固酮瘤的发病风险及术后持续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增加了新发现的醛固酮瘤突变基因KCNJ5并进行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两种基因多态性与醛固酮瘤发病风险显著相关。与术后血压恢复相关性分析表明,体重指数≥24 kg/m2、术后高血压持续时间≥5年、术前控制血压用药量≥2种、术前对螺内酯治疗不敏感是血压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针对KCNJ5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APA患者人群中KCNJ5基因突变频率为75.4%(86/114),明显高于国外报道APA患者。发生KCNJ5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更严重,包括较高的术前收缩压、更低术前血钾和较高的术前卧立位醛固酮水平;随访结果表明,术前发生KCNJ5基因突变的病人LVMI较非突变病人为高; KCNJ5突变组病人术前术后LVMI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非突变组病人术前术后LV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KCNJ5基因突变APA患者手术治疗后心室肌恢复更明显,术后两组的血压、血钾等并无显著差异。本课题进展基本顺利,由于外科主要针对于可以手术的醛固酮瘤病人,因此研究主要针对于醛固酮瘤。标本量收集没有达到预期例数,但是足够对各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在研究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与醛固酮瘤病人预后相关的KCNJ5基因也展开一系列研究,目前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分别发表于《中华试验外科杂志》1篇、《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篇,《肿瘤研究与临床》1篇。1篇英文论文(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Chinese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 patients)投稿于SCI期刊《medicine》(影响因子4.867)已修回,本项目负责人以第七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肾上腺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一项。